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作者:青春嘉峪关 2018-11-17阅读:4514次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曾经遇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每次刚问了孩子一句,孩子还没张开口,父母已经把话接过去说个不停了,看着孩子那欲说而又说不出来的表情,大概就知道孩子的问题来源于家庭教养方式。

五六岁还要人帮忙穿衣服;

八九岁还需要人喂饭,不会系鞋带;

十一二岁上学还要人接送;

十八岁上大学还需要父母送去;

二十几岁找工作还要父母领着……

这些同样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带来的问题。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学者研究表明有些家庭对孩子倾向于过度保护,并且有两种情况的过度保护,一种是过度保护并且纵容,另一种是过度保护和支配。过度保护的父母与孩子接触过多,总是将孩子当婴幼儿看待,禁止独立活动。若过度保护且纵容的话,孩子会变的不跟从,过多和过度的需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性强。但若父母是过度保护而又支配时,孩子会变得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期国内有人通过研究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特点大致分为五个类型:

专制型

通俗点讲,我的都是对的,你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做。 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压抑、自卑的性格,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被动,成绩很差。还有研究表明此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较高的相关性。

溺爱型

通俗点讲,你想要的我都满足你。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常表现为幼稚、 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保护型

通俗点讲,你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放任型

通俗点讲,我很忙,自己玩去吧。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 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民主型

通俗点讲,我们是好朋友。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有研究者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这种教育类型。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既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呢?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得不到良好的教养,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

其次,家长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

最后,父母应更多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孩子方式。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竟是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

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教养方式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