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脑瘫患儿, 家长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作者:邓益民医生 2017-07-05阅读:4159次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聪明伶俐、英俊可爱的孩子,不幸生下一个肢体缺陷的孩子时,一定十分痛苦。特别在初期,会有强烈的罪恶感或失望、羞愧、可怜等心理活动,有许多解不开的问题,不断地在折磨自己,这些心理障碍会防碍对患儿治疗。有的患儿会失去治疗关键时期,将会造成更不幸的后果。

关键是接受和适应的问题。当医师诊断患儿有脑瘫危险时,一般家长所受的打击相当大,会产生:

(1)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2)为什么这种事会落到我的头上?

(3)是不是因我有病而伤害了患儿大脑?

(4)如果我不结婚就不会有这种事?

(5)生出这样的孩子多丢人,他将来怎么办?

(6)不要他不行吗?可是孩子需要母爱,我可怎么办呢?

这些心理上问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慢慢地适应。家长对这个问题产生的适应方式,不但对残疾的孩子,甚至对整个家庭的幸福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家长心情矛盾,有时像正常孩子一样爱他,有时又忧虑患儿的未来,希望找到一种治疗方法,能使患儿能奇迹般地恢复。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残疾是自己的过失,为了补偿,甘愿终身照顾这个孩子。因此,理想的适应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要使家里其他成员和残疾儿的关系,在情绪上和社会上都要正常,每个成员都要帮助残疾的患儿,勇敢地承担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在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治疗中,孩子是主体,康复训练师是训练的指导者,而家长,是训练措施的贯彻者。

家长是最早发现孩子异常的,也是孩子生活起居的照顾者。治疗期间,在康复中心,治疗师对孩子的治疗时间是有限的,孩子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更依赖于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照顾他们起居的家长。因此,家长应学习正确照顾脑瘫儿童的方法,如睡觉的姿势、平时放置在床上的姿势、走路的姿势、玩耍的姿势、抱的姿势、坐时手和腿的摆放方法等,并一点一滴地将这些训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另外,有些训练,如放松肌肉的训练,是每日必须做的,需要长期坚持,通常要坚持到孩子16岁左右,因此,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需要家长的耐心。如果过早地认为孩子已经会走了,上学了,可以不训练了,那么到了青春期,孩子迅速生长,导致二次损害,肌肉挛缩就会加重,关节就会出现畸形。家长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还可以使孩子更有安全感,有信心,有兴趣。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更需家长配合;孩子的生活处理要有家长的支持;培养这些特殊孩子的性格、智力、语言能力,家长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孩子的家长首先要尽量克服心理障碍,面对现实,这样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整个家庭都是有利的。除了尽早在医院配合医生做正确的矫正治疗方法外,孩子的康复也同样要依靠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在家中的鼓励、与孩子情感之间的交流,可以相当程度上减轻孩子的抵触情绪。在孩子不理解不配合时要耐心。还要注意拉近家里其他成员和残疾孩子的关系,每个成员都要帮助残疾的孩子,勇敢地承担家人的责任和义务,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另外,与孩子一起锻炼、活动治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孩子一定要在家长的耐心指导下,才能学会一点东西,否则他是什么也学不会的。孩子在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后,逐渐有了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回家后要不断让他有机会练习,日常生活中的穿衣、脱衣、脱袜、上厕所、睡觉等等都是孩子的训练机会和项目。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做治疗性的训练游戏,注意训练的时间一次尽可能不要太长,进行训练的形式也要多样多变。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防止孩子走路时摔倒,远离利器、火等危险物品。在饮食上还要多给孩子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以上内容就是北京精诚博爱康复医院的邓益民医生带来的脑瘫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