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作者:生活节节高 2017-07-10阅读:5263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充实他自己,而不是为实现父母的期望。我们的孩子并不是谁的生命在延续,也不是生命的简单重复,他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在最初给予他生命之后,他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了,家长不再有控制或设计他未来的权利。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孩子有他自己的特质,因为每个生命的遗传密码都是独特的。唯有尊重个体的差异、发扬生命的个性才会有真正的成功,世界才会因此而丰富多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孩子也一样。孩子不是家长人生道路的升级版本。有些家长出于一种补偿心态,期待孩子能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了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持这种心态的家长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孩子也一定想做吗?

那些事业成功的家长更会以自己的尺度来规划孩子的前程,他们认为孩子如果不如他们便是失败。这种思想同样也是家庭教育里的一个误区。

一个个体的成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使双胞胎也存在性格、智力的差异。家长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成功视为一种当然,要让自己的孩子全盘继承下来?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由于在教育理念上的理解偏差,在教育孩子的实际当中往往会走进几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提高,轻视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将来考上大学,从小就通过各种手段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硬性灌输各种知识,把自己一相情愿的期望建立在对孩子欢乐童年的扼杀和自由的剥夺上。

孩子入学的关键在于孩子考的分数,孩子的分数高低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情绪变化。有些家长只好让孩子“自加压力”,让孩子在节假日再去各种补习班;有些家长只要一看到有新的复习资料,就全部买下,回家后要求孩子“淹没在题海”中。家长所做的这些,都是以牺牲孩子快乐为代价的。同时也造成许多孩子因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而厌学,甚至导致了孩子屡屡出走。

在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背后,家长却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着的种种人格塑造的危机,如情感淡漠、意志薄弱、行为不端、性格孤僻等。

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依靠智商,更要依赖于人的情商。智商只是更多地反映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而情商则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因素。

凡是取得成功的人,都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勤奋精神、坚强毅力、良好的适应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关注孩子包括人格在内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全面发展。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关爱。

由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家长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许多家长给孩子盲目地吃各种补品,结果使孩子生理早熟。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许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下降,行为和心理产生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都与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密切关系。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孩子潜能的开发和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养成。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三: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满足,轻视孩子精神的充实。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是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家长也不考虑孩子是否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却很少去了解和关注。

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在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时,许多家长或是没有反应,或是无能为力,不能够及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很多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在精神层面是苍白缺乏的,待在家里,面对家长时,孩子经常会显得手足无措。

在现代社会里,孩子们身上真正缺少的是怎么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孩子的日常行为里出现上网成瘾、早熟早恋等现象,都与孩子的精神贫乏有密切关联。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其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此,孩子定会感到充实,有动力,也会更加珍爱生命。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四:家长偏重孩子的学校教育,轻视了自身的教育职责。

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等方面都要给孩子优良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五:家长对孩子期望重,却轻视了孩子的实际能力。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驱使下,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也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许多家长却忽视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根本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致使家长的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家长不切合实际的期望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高压,在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孩子会产生心理抵触。家长的这种愚蠢做法的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甚至是“悔不当初”。

有些孩子虽十分明白父母的心情,努力地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依然难以达到家长为其确定的目标。为此,孩子们有的更加努力拼搏;有的忍受不住压力只好出走逃避;有的为解除父母的痛苦而傻到去一死了之。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并尊重子女的合理选择,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的要求是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此外,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为什么教育出的孩子都有一层厚厚的伪装,两面性十足?他们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

造成孩子两面性的原因是孩子在家庭教育的强烈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造成孩子两面性的原因有许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1.家长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过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家长因为怕孩子落后,就强压孩子去学习,那么孩子学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这一切都是被动的。

2.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家长支配、被家长指责得太多,致使孩子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最后变成了父母的影子,他们认为,父母要他做的事情才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五个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家长要早知道

3.中国家长爱的不是孩子的真实面,只是爱他们心中想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自己想做的事,别人越是阻挠,心里就越想做;不想做的事是勉强不来的。

4.中国的家长在心里没有尊重自己的孩子,也没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而需要平等相待的人,孩子享受不到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更没有反抗的权利,而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