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作者:每日健康生活 2017-07-11阅读:4360次

抑郁症的产生过程:在抑郁症患者的眼中生命被视为危机重重,在他的生命经历中,当被视为威胁的事件长久不能消失或极其难以对付,恐惧和焦虑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些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自我厌恶的想法和其他相关联的观念就会跑出来,于是自我评价越来越低,而思想由于受恐惧和焦虑情绪影响逐渐转变成负面思维,恐惧与抑郁情增,思维越来越不受控制(胡思乱想),恰好遇上某种不顺利的生命境遇作为导火线,抑郁症就爆发了。

我们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其本质是自身强大的独立精神(心灵)的失落,我们称之为“本心的遮蔽”。它是人基于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本能,在大脑本能心理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周围环境的人文教育,对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产生认同与排斥,从而主观建构出来的。教育者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快乐(肯定、表扬、奖励、满足需求等)或痛苦(惩罚、批评、责备、厌恶等)的体验,把各种好坏、对错、善恶、是非的思想和观念深植到人的大脑中。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不能被环境接受的需要、情绪和想法被压抑,人的大脑被塞入各种与情绪(快乐或恐惧)体验捆绑在一起的思想、观念,而这些情绪和想法在人的生命经历中不断累积并衍生更多新的情绪与想法,同时人的基本需要也被无限扩大为各种欲望。这些不自由的想法、观念就像厚厚的灰尘一样覆盖在我们的心灵上,于是人的独立精神(心灵)即本心被遮蔽,失去了自主分辨、判断、思考能力。人的生命活动沦为对情绪的宣泄与逃避、对欲望的追逐,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各种不由自主的想法、观念和欲望牵着鼻子走。可以说,我们从未活出真正的自己。

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那么,具体说来,人是如何构建出自己的抑郁症的呢?人的抑郁症离不开基于受教育过程的情绪体验而产生的文化的认同与排斥,即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人因此想成为好的,肯定并追逐好的;害怕成为不好的,恐惧并排斥不好的。一般的教育过程,即是用某种文化熏染、改造一个人的过程。抑郁症的流行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大环境有关。而具体到个人还免不了与他的家庭文化、学校接受的教育文化、自主接受的文化(如阅读、交友等)及其生命经历有关。但文化是否能影响人以及影响人的程度,就要看个人的思考、辨别、判断能力。同样的文化环境可能会培养出完全相反性格的人。在所有的文化教育中,对人影响最深的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文化,我们在家庭文化中能否保持独立的态度基本决定了我们对待其他文化的独立判断能力。文化和经历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文化和经历的。事实上,文化是来促使我们反省、思考和发现自己的,而不是来束缚我们心灵的自由的。我们应该警醒那些像暴君一样强迫我们去认同和信仰的文化,丢弃那些蒙蔽我们自主思考能力的文化。我们要开启自己的慧眼看世界,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归根结底,抑郁症是人主观构建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分辨、判断、思考能力,对外界环境的侵扰有足够的抵抗力,就不会被外界文化牵着鼻子走,所谓如如不动。因此抑郁症主要责任者还在于自己,而不是社会和他人。然而,这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确实很高,特别是对几乎还没有思考能力,思想极其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小孩来说。而就生活环境来说,对于一个心理力量还不够强大的人来说,生活在尊重人的自由选择,主流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的或价值观多元化的,容易满足文化构建的欲望的社会环境中,得抑郁症的机会就少很多。

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病,确实有其中的道理。不过文化本身并不会导致心理疾病,而通过教育手段将某种文化观念经由情绪体验而固着在人的大脑中,让人变得执着和充满冲突,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才是问题所在。就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深的智慧是为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的,她在中国的历史上养育出很多君子、贤人、圣人,他们不但自己心灵平静自由,自得其乐,还能化育他人。古人有云:世风日下。可以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承的方式不断地走下坡路。到了今天,君子已经是稀有品种,而小人和愈做君子不得而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到处都有。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性善,肯定人内在的本质是无比美好、神圣的,具有不依赖外界的独立的价值,主张人发现并发掘自己本来的伟大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活出自己的美好和神圣,同时也帮助他人活出同样的美好。当这种文化被社会管理所运用,简单化为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以约束人的行为,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回顾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人从小被教育要不断完善自己,要讲道德,做道德至上的完人。在我们本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和世界的小时候,就被灌输很多好和坏,善和恶的标准,丧失了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父母、老师等权威通过利诱、表扬来强化善的思想和行为,透过严厉惩罚的方式来杜绝恶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其行为本质还是趋利避害,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说白了,就算最后做了圣人也不过因为圣人好处最多(得到奖励),或者不做会有严重的后果(要逃避被严厉惩罚而产生的恐惧)。这造成了自我的分裂和冲突:文化教育我们要成为好的、善的,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要成为而且已经成为好的,善的,高雅的,可实际上文化教育的手段却把我们变得唯利是图,所以我们总会发现自己恶的、自私自利、庸俗不堪的痕迹。另外,在追求善的修养方面,教育要求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反省自己不善的思想。这导致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欲望以及欲求不满的紧张情绪被压抑,不被觉察。实际上这种教育文化导致的是恐惧和愤怒情绪的不断积累,个人需求和情绪的不断压抑。为什么好人容易抑郁症,就是积累了太多对不好的、恶的恐惧,压抑了太多情绪和欲望,同时内心有太多冲突。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我们发现,社会、家庭,学校不恰当地运用人类身上的生物适应环境以求生存的本能,以利诱(即有利于生存的好处)和惩罚(安全感的剥夺)为教育手段,来塑造符合某种道德规范的人,以此实现对人的管理。这种本能原本只是为了确保人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以存活下来,然后人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来探索,发现自己和世界,创造自己的梦想。而当这种本能被教育者所利用,人就变成满足基本需求还不行,还必须符合环境的好坏善恶的标准,否则生命安全岌岌可危。这使得人原本有利于生存的恐惧情绪象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明明没有任何的危险,却诚惶诚恐。人在这种状况下会不断地去做一些符合自己教育文化中的好的事来克服恐惧,获得安全感。于是人停留在满足安全感的阶段,充满烦恼和冲突,没有探索,没有发现,也没有真正的创造。

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抑郁症的催化剂。我们经由教育产生对好的执着,不符合好的,就恐惧。好的标准多种多样,如高尚、伟大、无私、正值、善良、真诚、友善等等,现在学校主流教育思想还是以上提及的标准。但中国现实环境中的生存文化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认同和尊重的标准非常单一,即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权、钱、名。对于追求安全感的人来说,没钱、没地位、没名气就没有任何交往利用的价值。可以说对中国的普通人来说,自由选择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的自由精神是被蒙蔽的,我们的人性尚未被开发,我们活在被迫追求安全感中。而到了今天我们才患抑郁,是因为,当前的适应社会的生存文化与主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文化几乎完全脱节。我们生存的本能敏锐地觉察到社会生活中能得到好处的文化是怎样的,为了逃避恐惧获得生存的安全,我们自然想要适应这样的文化;而我们大脑中被固化的因教育而来的文化却告诉我们那是错的,不好的,不能那样做。人于是走向分裂和痛苦,为了减缓痛苦,只能拼命地压抑其中一种文化和想法,人因而有抑郁情绪。

同时,当前的经济社会文化构建出大量难以满足的欲望,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又导致很多人很难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终日生活在欲求不满的紧张状态中。这一切都催生着人们的抑郁。

时代逼迫我们去考虑真正的善和道德是什么。真正的善与道德,是一种对自己本性的发现,回归本心。善在行为上则是本性自然而然地向外流露。善并不是外界透过恐惧的手段强加给我们大脑的一种思想。执着于文化灌输的善,不但不能解救别人的痛苦,不能给他人带来真正的价值,反而加深自己的恐惧,搭上了自己的身心平衡,甚至生命。真正的善,是用自己的本性之光照亮别人的本性之光,由肯定自己的价值进而肯定别人的价值,让别人的善也能够向外溢出,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这样的善,没有恐惧,是全然的平静与自由,甚至是喜悦。

从这个层面来看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本质是为了引导人回到内心深处去发现自己的本性,然后自然而然地活出自己的本质。对于天资和领悟能力强的人来说,它从精神上启发他,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它更像是一种行为疗法。无论是佛家还是儒家文化,都有很多行为规则在里面,如行善、施舍、孝顺父母等,这些行为都规范得很细,如《弟子规》讲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呼,应勿缓。”讲得非常细,我们照着做就可以了。我们在做这些行为的过程中会减少和外界的冲突,较少精神的干扰,慢慢地我们印证了自己是善良美好的,如此就发现自己的美好本性,当然这条途径并不容易。但并不是说我们非得那样做,不做就是有罪的,不好的,若如此理解传统文化就是经由恐惧而产生的对自己心灵的束缚,徒增烦恼。人若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省能力,很容易被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恐惧、愤怒情绪,压抑的需求、情绪、想法和各种冲突牵着鼻子走,干出很多荒唐事来,面对这样的自己,我们也要去承认和接纳。不过我们得明确,我们始终要回归本心,发现本性,重获独立的精神,才能断掉烦恼之源。

从这个角度看,抑郁症是一剂促进我们精神觉醒的猛药,它以几乎不可承受的精神痛苦来促使我们心灵的觉醒,让我们回归本心,发现本性。抑郁症是一份领引我们发现本性,回归心灵独立、平安和自由的礼物。而我们是如何帮助来访者做到这一点的呢?在帮助人心理成长的咨询活动中,我们通过同情、同理、倾听、接纳,帮助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积压多年的痛苦情绪和被压抑的欲望,让它们被看到和释放。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来访者去觉察自己情绪、欲望背后所执着的文化、想法、观念,开启自身的智慧之光去了解它们的由来,去质疑它们,看清它们虚妄的本质,把它们像粘附在心灵上的灰尘那样拭去,让心灵恢复空灵状态,回归本心,并在这种状态中重建自我和认知。我们透过叙述生命经历和故事帮助来访者宣泄情绪,以情绪为出口,明确来访者未被满足的欲望,同时暴露通过教育而积压在来访者心中的各种凌乱如麻的执着想法、观念。我们通过质疑和好奇的探索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需求和欲望、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动摇并清理那些被他们所执着的、和痛苦体验纠缠在一起的文化、思想、观念,去掉它们对我们心灵的遮蔽。于是来访者得以重新用自己空灵、透亮的心灵思考人生,解构社会文化强加给他们的欲望,明确自己最根本的需要,获得外界任何人任何事无法动摇的独立、平静和自由。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我们不会抑郁,因为,我们洞见了每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不再怀疑和否定自己,不再诚惶诚恐地追逐着外界的期待和标准跑,任何人都不能滋扰我们的心灵。我们回归了自己的本心,明白自己的需要,不再被各种执着的观念、想法操控,不再被社会文化建构的欲望牵制。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思考人生,活着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生命,像孩子一样用纯净的眼睛观看世界、享受乐趣,创造人生,当下圆满,回归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