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走弯路,你需要这份权威专家意见!

作者:八零后声音 2017-07-15阅读:5516次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患,临床表现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也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治精神分裂症,减轻疾病负担与减少精神残疾?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江开达教授指出,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的长期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非常重要,是决定疾病预后和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的关键因素。

关于精神分裂症,你了解多少?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8‰~8.4‰,影响着超过2100万人。而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800万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率约为5-6‰。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包括:①幻觉(听到、看到或感觉到不存在的事物);②妄想(就算有相反的证据仍坚定持有的错误信念或怀疑);③行为异常(外貌奇特,忽视自我,语无伦次,漫无目的地游荡,喃喃自语或自己笑)。这些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并且导致他们背负污名、遭受歧视和人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死亡、遭受意外伤害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当然,精神分裂症可以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急性期病人和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

江开达教授介绍,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这两种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实践发现,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治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特别是对于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我国精神分裂症诊疗现状如何?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尚未确认任何病因,因此其诊断只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症状群,以及病程和所持续的时间进行,缺乏客观的生物学的指标。这使得一部分人对精神症状和整个疾病概念的认识不足,而出现误诊及就诊率低的情况。

精神分裂症除了主要的对症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巩固、维持治疗来预防疾病复发。国外早在1998年就通过10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获得临床治愈的患者5年随访发现,患者第二年的复发率为53.7%,五年复发率高达81.9%。国内2014年的相关研究数据则显示,患者一年之内的复发率为40.3%。

江开达教授认为,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需要全病程的规范治疗;并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督促他们坚持长期治疗。所以,安全有效的药物成为疾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氨磺必利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具有特殊“双重作用机制”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高度特异性结合多巴胺D2/D3受体,而对其他受体的亲和力极低,不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同时也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世界生物精神病学联盟(WFSBP2012)及我国最新版的治疗指南(2015版)推荐氨磺必利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当中,患者以阳性症状为主还是阴性症状为主,药物治疗剂量不一,指南中却缺少对氨磺必利全部用药情况的详细描述,导致国内不少精神科医生对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不了解与误区,亟需权威用药指南或共识给予指导,以促进氨磺必利的临床规范化用药。

为了让精神科医生正确认识氨磺必利,对急性期、复发以及稳定期的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氨磺必利,选择个体化的治疗剂量,进行安全有效的维持治疗,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指导;也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江开达教授联合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执笔完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专家意见》。

“意见”简要介绍了氨磺必利的药理特点,根据国内外循证证据与指南推荐,并结合中国实际临床情况及专家用药实践经验,着重就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尤其针对阳性症状为主的急性期首发和复发患者提供了详细的临床治疗方案:

阳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患者急性期初始剂量为200~400 mg/d,1周内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600~1200 mg/d复发患者急性期起始剂量400~600 mg/d,1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800~1200 mg/d。

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推荐剂量400mg/d以下;基于我国ESCAPE研究结果,复发的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有效治疗剂量通常为400~600 mg/d。

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换用氨磺必利时推荐交叉减量或重叠联合减量法。

对症处理不良反应。如催乳素水平升高出现临床症状时可加用阿立哌唑2.5~10mg/d治疗。

同时,“意见”也为其它治疗阶段,包括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常见临床病症推荐了全面的应用参考及临床指导。并就换药策略、特殊人群使用、与其他药物合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此次“意见”可谓集群英之荟萃,博众家之所长,分别于16年11月27日、17年1月14日、2月25日历经三轮崇论闳议,跨越北京、深圳、武汉三地,由江开达教授担任主席兼统稿,同时邀请于欣、司天梅、张聪沛、赵靖平、施慎逊、许秀峰、王高华、杨甫德、刘铁榜、李毅、陈致宇、李涛、高成阁、谭庆荣、王智民、况利等知名专家参与讨论和审阅,刘登堂及梁英老师共同执笔完成,并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第31卷第6期发表。

江开达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意见》的发布,为我国精神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使用氨磺必利临床提供全面的指导,树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的理念,推动我国精神分裂症规范化诊疗发展,使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缓解、康复并回归社会。”

江开达教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前执行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3、4届主任委员,第5、6届名誉主任委员,上海精神医学杂志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中华精神科杂志及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教学和精神疾病脑影像学、分子遗传学及临床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可关注:南京仁康医院获取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