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关于“上瘾”的清单

作者:科科分享笔记 2017-08-03阅读:937次

关于“上瘾”的清单

人们对“上瘾”的认知是有差异的。我们常常会认为“赌博、抽烟”就是上瘾的最好例子,“瘾”总是相对负面的、不好的事情。但是,“当事人”可能认为,这就是我人生的某个阶段的一种体验(长或者短)、一种探索,或者是一种享受;在心理医生眼中,这仅仅是众多行为模式中的一种,没有什么特殊,也没有什么好坏。

人们对上瘾的关注点多在其危害性,带来金钱的损失、时间的荒废、有害身体健康等;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看上瘾的好处呢?让人更专注、全身心投入、创造独特价值、找到自己酷爱的事业、缓解压力、主动消费“瘾”等。“上瘾”可以让人一败涂地,也可以让人稳步提升,甚至一飞冲天。“小二,来20块钱的瘾。”

上瘾是对某种感觉的依赖,并且能带来持续不断的快感。这种快感不可持续,会随时间逐步递减,但新的“瘾”永远会出现,直到找到真正的“瘾”。

真正的“瘾”,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看到瘾背后的真实需求,找到其他方式来满足。直到自我价值感已经足够,不再有这样那样的需求。就像一个经常鼓励他人的人,最终成为了一个不再需要别人鼓励的人,总是能满血复活。

清单:关于“上瘾”的清单

对某种行为上瘾,上瘾的不是这种行为,而是这种行为能带来一种或多种“爽”的感觉,在潜意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再次想得到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做能带来这种“爽”的感觉的事情。如:赌博、购物、打游戏、吃某种食物、抽烟等。

对某种物品上瘾,常常是特别在乎物品所代表的意义,喜欢物品能带来的价值,同时还会赋予其自己在乎的新的意义。例如:物品可以代表:一种追求、高效的生活方式、特别好的状态、便利的沟通渠道、与众不同的个性、温馨的氛围、幸福的家庭、别人的祝福,上天的加持等;能带来:惊喜、快乐、刺激、变化、意外、机会、新的可能性、羡慕等。所以,上瘾的背后是需要被关注、被看到、被肯定的需求。

对某个人的“上瘾”,可能是这个人身上有“你没有的”特质,或者是有你非常喜欢的特质,你愿意主动为他/她不计回报的付出,这是广义的爱。同时这种“上瘾”不要演变成盲目崇拜和阿谀奉承,更不要成为有条件的“爱”。那不是爱,那是交换。

参与感是上瘾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投入了情感和期待。对某件事情、某部电视剧的上瘾就是这样,你会根据情节,预设某个事情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然后你就需要去核实、确认。沉默成本是因参与感而上瘾的前置条件。

清单:关于“上瘾”的清单

上瘾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在某个临界点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个临界点如何界定?我想有这几个参考标准:一、自己是否认识到需要摆脱现状,是否有能力摆脱;二、是否给自己造成了困扰,对工作、生活、家庭是否有比较大的影响;三、是否有可能做出危害他人的行为,是否需要强力手段介入;四、是否突破道德底线,触碰法律边缘;五、是否已遭到家人,或者公司的坚决反对。

如何才能“上瘾”?这是个特别有趣儿的问题,我总结了下面10条,仅供参考。一、多尝试;二、想办法让自己变的足够闲,就有机会变的无聊,然后就有机会去做一些挺“酷”的事儿,就有机会上瘾;三、不要从“根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只是“就事论事”;四、不要独立思考,追风、随大流、少思考、放弃主见;五、多结交一些“瘾君子”朋友,跟他们打成一片;六、想办法让自己堕落一点,然后再堕落一点;七、想办法让自己空虚寂寞冷;八、任何事情刚开始都不容易,上瘾尤其是,所以要经常刻意练习;九、侧重培养自己上瘾的技能,还有请教“高人”;十、对于自己在上瘾路上的每一个小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的确,上瘾也不是件容易是事,又有什么是容易的呢?容易做的事情,价值又有多大?

2017年8月2日

科科

清单:关于“上瘾”的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