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药品虚假宣传的5个特征

作者:你的读书分享会 2017-08-01阅读:1043次

在我国,由于相关监管部门失职,致使许多保健品、药品厂商与电视台、电台沆瀣一气。诱导老年人购买三无产品,或吹嘘包治百病,或“保证”延年益寿。这是一条黑色产业链,许多老人或患者痴迷于此,耗费金钱,贻误病情。

以下是虚假广告的5大特征,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我的治疗方法比较特别,不为人所知。”

这是利用人们对神秘事物好奇与敬畏心理。暗示你:既然是“秘密”、“特别的”、“与常规方法不同”,效果也是特别神奇吧?

骗子常见的身份是:“老军医”、“祖传专治xx疾病世家”、“藏医大师”、“蒙医大师”、“苗医大师”等。

保健品、药品虚假宣传的5个特征

常见的“老军医”广告

2. “这些都是我们治好的患者,请他们讲几句”

你说他们都是托吗?还真的不一定。有些人吃了所谓的“药品”,真的大大缓解了症状。

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正规的医学实验领域,有两项需要排除的。一种是“安慰剂效应”,曾经有个医生,给一位失眠学生开了粒“安眠药”,学生吃了以后,不久入眠。后来告知他,这不过是普通的钙片。再比如常见的头疼脑热,吃了一剂感冒药,1分钟后,你就感觉大为好转。

第二类是“自然疗法”或称“时间推移”。我们人体好多病症不吃药也会好转,年轻人最有体会,头疼脑热休息一晚就没事了。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在起作用。

那怕不是托,也不可相信。一千个人里,找出二三十个由于“安慰剂效应”感觉自我良好,还是相当容易。

3. 他或许会承诺(或者暗示)能够快速或轻松见效。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刘洪滨“教授”医疗广告。刘“教授”都会给出一个时间表,什么“半小时之内”、“三天以后”、“一周之内”。有了时间限制,充分体现了厂家对药品的“自信”,也给患者以“自信”。病急乱投医,快速解除病痛,都是患者的普遍心理。三年五年治不好的顽疾,一剂药就能妙手回春?

4. 对致病原理进行另类解释,并称自己的方法恰好对应致病原理。医生的话没必要听,他们根本没有找到病根

本来就是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顽疾,常规治疗无能为力。患者们肯定抱怨医生无能,庸医当世。自然的,对骗子“通俗易懂”的解释奉若圭臬。

著名的例子:护士出身“养生大师”马悦凌宣称:生吃泥鳅、注射当归液,可以治疗“渐冻症”。她解释说,“渐冻症”属于身体发寒导致了肢体僵硬。泥鳅、当归能够驱寒,吃多了,就好了。从饮食上为患者补足气血,戒除寒凉、疏通血脉。

保健品、药品虚假宣传的5个特征

然而,科学大师霍金就是“渐冻症”

5.当今的医学体制太落后,我的方法绝对有效,主流医学界嫉妒我、诽谤我。

这是一种非常“反逻辑”的狡辩,将患者绑架到设定好思维陷阱里。

因为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造成一大批“医患矛盾”。对于医生提出的繁琐、昂贵的治疗方案,存在“怀疑戒备”心理。养生大师或医疗“专家”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博取同情心,为自己的医疗行为辩护。比如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医学上早已判定是伪科学。上网成瘾,多是家庭因素早成,电击疗法就是酷刑、私刑。

保健品、药品虚假宣传的5个特征

电击疗法

合理饮食,多运动,相信科学,少看这些广告,才是健康之道。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