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体重超标,为什么还会营养不良呢?

作者:育果 2018-03-21阅读:3445次


(文/育果孕育助手微信公众号ID:yuguoyunyu)

吃不饱,饥饿这些词汇,之前我只在爷爷奶奶的回忆里听过,不过,今天一个新词汇——隐性饥饿,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现在饥饿依旧存在,而且还升级了2.0版本,成了隐性的。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在孩子“吃”这个方面,可谓是精益求精,不仅一日三餐会精心为宝宝准备,水果、零食也无限量随时供应。但是,妈妈们还忽略了一个“隐性饥饿”的问题,有时候,表面上看着孩子吃饱了,其实他的身体还处于饥饿状态。

如何发现宝宝的“隐性饥饿”?

1.看宝宝生长发育进度

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均衡的三大营养素。如果宝宝身高体重、运动发育基本达标,生长发育速度和曲线正常,那说明宝宝的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基本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就没有“隐性饥饿”。而如果这几项中有一项不达标,宝宝都有可能是“隐性饥饿”。

2.看宝宝的排便情况

如果宝宝的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基本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他每天都会排出足量的大便。假如宝宝几天才排一次便便,便便的量平均到每天又很少,那要警惕宝宝是否有“隐性饥饿”。因为摄入量不足,才会导致消化吸收后产生的残渣(就是便便)少。

3.看宝宝是否频繁进食

如果婴儿每餐进食量足够,那他一般可以维持至少2-3个小时肚子不饿,晚上也能睡眠至少3小时以上。如果宝宝进食后不到2小时又要吃了,没吃多少又不想吃了,那这个宝宝很可能长期处于“隐性饥饿”的状态。

什么情况会导致宝宝“隐性饥饿”?


1.挑食、厌食

大多数“隐性饥饿”都是因为孩子挑食、厌食造成的。特别是已经可以和成人吃一样食谱的孩子,知道了零食的魅力,正餐就嫌这嫌那,越没营养的越喜欢吃。这样容易造成从孩子偏好的食物摄取的某种营养成分过度摄入,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中所含的某种营养素相对缺乏,营养不均衡。

2.食量下降

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食量下降,例如不喜欢食物口味,或者进入厌奶期,或者因为更换主要照料者的分离焦虑影响食欲,还有真正的胃肠功能紊乱都能造成食量下降。这样因为摄入食物总量减少,而导致三大营养素摄入易不足。

另一种情况是,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多走多跑了,但宝妈宝爸提供的食量没有相应增加。这时候宝宝不愿吃了,并不代表他真正吃够了。

3.吸收不好

孩子正处于对营养素需求大的生长发育阶段,但有些孩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不好,胃动力不足,胃口不好等问题,导致孩子吃了食物,吸收率也不高,都会造成“隐性饥饿”。

4.饮食结构不合理

某些喂养不当的家庭,刚刚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吃奶量骤减。辅食主要靠米粉和粥、蔬菜水果这种碳水化合物食物,忽视肉、蛋、鱼这些蛋白质食物的添加。

而由于奶量骤减,摄入的奶里的蛋白质已经很少了,宝宝的蛋白质营养素摄入就明显不足。这样养的宝宝虽然表面上白白胖胖,但由于蛋白质缺乏,这种胖是虚胖,甚至浮肿。宝宝的身体实际上处于蛋白质营养素的隐形饥饿状态。

怎样才能避免“隐性饥饿”?

1.优化饮食结构

很多家长认为,肉类、奶类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中,这类食物的占比就会比较高,导致孩子对蔬菜、水果、粗粮等摄入不足,引起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铁、磷等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建议:饮食均衡,规律进餐。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各类食物都比例均衡摄入,大致保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素比例在50%、35%、15%左右就比较合适。另外,要根据营养密度来选择食物,比如苹果>苹果汁,肉块>肉汤,原味酸奶>乳酸菌饮料等,多选择固态、天然、少加工的食材。

2.让孩子自主进食

很多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属于“吃饭困难户”,从来没有好好吃过饭,需要全家总动员,对孩子进行围追堵截。大人追着喂饭,这种现象很普遍,但是对孩子的危害也很大,长期被动的接受食物,会导致孩子对食物降低兴趣,甚至影响胃肠消化吸收。

建议: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训练孩子使用儿童筷、勺,让孩子自主吃饭,没有孩子会真的饿到自己,家长无需强行干预。

3.持续补充多种维生素

受到自然环境恶劣变化的影响,很多食物本身所含的营养成分会有所下降,在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若是营养无法正常供应,那么就会造成“隐形饥饿”,缺少生长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建议:建议摄取多种(复合型)维生素片,妈妈们可以在孩子0-3岁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给孩子补充复合型维生素片。

隐性饥饿,既伤身体,又影响心情,妈妈们一定要关注宝宝是否有隐性饥饿的症状,优化宝宝的饮食机构,避免宝宝得隐性饥饿,让宝宝真正的吃饱,吃好,长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