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天下扶阳第一方!你应该懂!

作者:灸道堂中医研究院 2018-02-22阅读:4937次

哪些人特别需要补阳气?

1、女人

女属阴,多有寒证,天生需要补阳。很多女性有手脚冰凉、月经不调、宫寒、胃寒等症状,这便是寒凉诱发经络不畅引起。唯有将热力和阳气引入体内,方可使阴阳平衡。

2、中年人(癌症高发人群)

《内经·灵枢》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就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尤其到了四十岁之后,阳气衰落会更快。因此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到了这个年纪,人体阳气的生发迅速降低,若不及时补充,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出现明显衰退,很多大病就会在体内酝酿,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而最让人谈及色变的癌症也在这个年龄段高发。这恰恰就是因为阳气不足,失去保卫作用,致使身体无力抵御病邪,导致诸多病邪在体内累积。


3、老年人

人到老年,阳气进一步衰退,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生病,还容易出现疲乏、气短、怕冷、不愿动等症状。尤其当前处于寒冷的冬季,很多老人总感觉四肢发冷,晚上甚至冷到不能入睡,盖多少被子都无济于事。这就说明体内的阳气已经很衰弱了,再加上外邪入体,一直在体内和阳气纠缠,使体内阳气越来越少,在外面便表现出阴盛阳衰的症状:阴主静,所以人不愿动;阴为寒,所以人感到寒冷。

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人体腋下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血液遇热则行,遇寒则凝。体温低血液循环就慢,新陈代谢就慢,当体内毒素代谢不掉沉积以后就会引起自身中毒,进而引起疾病,并促使衰老加速。

艾灸,天下扶阳第一方

天下扶阳,灼艾第一。艾灸是中医主流疗法中唯一兼具了物理和药理综合疗效的疗法。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草称为地之阳。艾火乃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其纯阳温热之气可以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进而循行周身,从内部为人体补充阳气。

当前处于大雪节气,“冬至一阳生”,在冬至前自然界将达到“阴盛阳衰”的极点。因此,大雪节气人体最缺阳气,最需要补阳!阳气充足了,抵抗力就增强了,人也就不容易被疾病入侵,就能防病强身。

艾灸补阳,重在灸通督脉,因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具体穴位推荐如下:


主穴:

肾俞穴(固本还阳):

艾灸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命门穴(温肾壮阳):

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还可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运行。

关元穴(理气和血):

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艾灸关元穴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足三里穴(延年寿):

足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就会冰凉。艾灸足三里穴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

配穴:

体寒严重者:可加灸大椎穴,这是“诸阳之会”,堪称人体驱寒补阳的“小太阳”,经常艾灸,可以让它发光发热,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更能“从一点通诸经”(督脉、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胃经),振奋一身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

体弱多病者:可加灸申脉穴,堪称“纯阳大药”,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痛经及胸腹疼痛者:可加灸公孙穴,这是摆脱痛经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特别适合女性及经常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农历初一至初八,艾灸补阳最佳时机

农历每月的初一到初八,其实就是一个月阳气上升的八天。在阳升的时节补阳,趁热打铁,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这8天是从朔月(农历初一)至眉月(农历初三、四),再到上弦月(农历初七、八)。朔月,此时是看不到月亮的,但阳机已经在蠢蠢欲动,是阳气之始。眉月时,阳气开始升发,月相渐渐明朗。此时,应该补阳以促进阳的上升。上弦月,月相半暗半明,阴阳相当了。因此,从初一到初八,也就是少阳始升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是一月里用灸法最妙的时间。初八之后,阳渐旺至最大,用灸助阳的需求相对小些。

小贴士:这些方法配合艾灸,补阳效果翻倍

1、晒太阳:尤其是多晒背部,因为背部督脉主一身之阳。

2、食补:如牛羊肉,狗肉,核桃、红枣,肉桂,韭菜,生姜红糖煮水喝。
3、子时一阳初生,11点前睡觉,是养阳的好时机。
4、阳虚不适合游泳及一些激烈运动,大量出汗,反而会“发泄阳气”过度,可以多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最好运动到某些部位发痒,这是体内的寒气要往外排的预兆。

专业艾灸培训每月1日北京开课,微信/电话:136813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