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人学艾灸, 看看古人是怎么灸治牙疼的?

作者:幸福健康生活馆 2017-07-03阅读:904次

随着近年来中医养生理念的不断推广,作为针灸治疗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艾灸,逐渐被广大同胞,乃至海外中医爱好者所熟悉。

我们知道,艾灸疗法是一种主要通过运用艾草制品(包括艾柱、艾条、艾绒等不同的形式),以点燃的方式,在体表固定位置进行烧、灼、熏、熨而产生治疗作用,达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防治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其能与针刺、拔罐、刮痧等疗法很好地配合,相得益彰,起增强疗效的作用。其对虚寒性内科疾病,如痛经、腹痛、腹泻、便秘等常见病的疗效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小小的艾灸也能对一些急病、重病产生好到“逆天”的治疗效果。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灸治牙疼的~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话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如果您经历过牙疼,就会知道这种感觉确实很不舒服。那么,在没有口腔医院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搞定牙疼的呢?请看一看《苏沈良方》怎么说:

《苏沈良方》载:“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予目睹灸数人皆愈。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亲病齿,百方治之皆不验,用此法灸遂瘥。”(苏轼, 沈括. 《苏沈良方》.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第一版: 73.)

苏轼和沈括都是宋代知名的文人,素好医学;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是“靠谱”的人,书中所记载的医学相关的知识,一定要亲眼看过了才敢写出来,沈括自己说“予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闻不预也”;没见过的,断然不敢乱写。

那么,这两位靠谱的医学爱好者记录了些什么呢?

按两人的说法,经外奇穴肩尖对牙疼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个穴位在肩膀的骨缝当中;稍微举举手臂就可以看到骨缝在体表形成的凹陷。牙疼的时候根据疼痛的位置,左边的牙疼就灸左肩尖,右边的牙疼就灸右肩尖,直接灸五状就可以痊愈了。苏沈二人亲眼看到好几个人都是真么灸好了牙疼的。灸完之后脖子会很疼,要过好一会才能缓解,但牙疼也永远不会发了。末了,意犹未尽的美食爱好者苏轼还在最后添上了一句,说自己也曾经患了牙疼,疼的挺厉害的,用尽了各种方法终究也没见什么缓解,最后用灸肩尖的方法治好了,是对上述方法的亲身验证。

肩尖是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肩颈,肩头。位于肩部肩锁关节凹陷处,即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内上方,左右计2穴。浅层有锁骨上外侧神经等分布,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

目前针灸治疗牙痛大致按照经络辨证,牙痛有上牙痛与下牙痛之分,上属胃经之病(胃经“上入齿中”),下属大肠经之病(大肠经“入下齿中”),多数治疗牙疼的穴位如合谷、下关、二间、三间、阳溪、内庭等都出自上述两经。“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为经外奇穴——肩头穴(《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此穴位于肩髃穴稍后方,亦当阳明经脉气所过。阳明经多气多血,其气血充盈,则全身气血充盈,其脉虚,则全身亦随之而虚。取肩头穴,一则直散风寒,二则壮盛阳明经脉气,故治疗牙痛有良效。

当然,在牙痛的中医治疗中,也不必拘泥于灸肩尖一法;具体到每一个人,因为体质不同,病因各异,还应辨证分析方能有效治疗。如果您希望以中医的方式治疗牙痛,不妨让专业人士为您辨一辨证,灸一灸,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