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之气灌于耳,艾灸一耳养全身

作者:艾灸匠心居 2017-07-07阅读:1243次

古代描写有福之人,总忘不了写两耳,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讲得通的。因为中医上讲“肾开窍于耳”,肾又主智通脑,肾精充足,耳朵就会长得很好。

一、耳朵虽小,“五脏”俱全

耳的形状像一个倒卧的婴儿

中医“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人体的“耳、手、脚”等凸出部位都是人的缩影,包含人体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人身上的所有器官(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穴位。它们都在耳、手、脚中有规律的排列,得到全面反映。艾灸此处,等于给全身作了一次大保健!

中医认为耳与脏腑联系紧密,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脾主升清以充养耳、肝胆之气影响耳。耳尖(耳朵最上端)代表心,耳廓代表脾,耳皮肉代表肺,耳背代表肝,耳垂代表肾。

二、一身之气灌于耳,观耳知健康

古人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出现痛敏感点,局部皮肤出现变色,或出现鳞屑、充血、丘疹等反应。

(一)从耳朵外部形状来说:

1、耳朵较大,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耳朵柔软,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

2、耳朵偏小,肉少骨多,耳垂薄薄的,耳朵僵硬,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

3、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

4、耳内长出小肉,形如樱桃或羊奶头,称为“耳痔”。若小肉头大蒂小,状如蕈,称“耳蕈”。若小肉如枣核细长,胬出耳外,触之痛者,为“耳挺”。三者皆因肝经怒火,肾经相火,胃经积火,郁结而成。

(二)从耳朵的颜色、光泽方面来说

1、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2、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

3、若耳薄而白,为肾败,见于垂危之人。

4、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5、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

需要提醒的是,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如果自己发现耳部有异常,切不可盲目诊断,必要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杞人忧天。

三、艾灸一耳养全身

人的耳廓是独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场,集中了耳穴约二百个。常搓双耳可以起到全身按摩的效果,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更好!因为艾灸双耳能温养五脏、运行气血,尤其适宜虚寒证和痹痛证,长期施灸可延缓衰老!

耳道是人身最敏感与最重要的天然孔穴之一,接受外界各种作用的反应,非身体器官所可比。耳针的问世,仅是在外耳的表面做做文章,对内耳道未敢问津,而内耳道才是最重要与最敏感的部位。如果改针为灸,应用药汽,就可无所损伤而无孔不入。

耳朵本来就小,如果只是保健,不用具体找穴,直接在此艾灸就行。

艾灸方法:用悬灸或者随身灸,对准耳廓,以耳廓正面为主。灸左右耳各10分钟左右、以耳廓温热红晕又不灼伤为度。

每天可做1~3次。悬灸的话最好别人帮忙,用隔热效果好的随身灸的话温度均衡稳定,不会突然烫。

四、耳灸也能治病

1、艾灸耳孔可以治牙痛,因为肾开窍于耳而发于齿。左边牙疼熏右边的耳孔,右边的牙疼熏左边的耳孔,两边的牙都疼,双耳孔都熏。这对中老年虫牙、火牙引起的牙疼最有效,且无副作用

2、古人对于耳灸治病有明确记载:如“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署疫毒”,“治口歪斜即效,耳垂下麦粒大艾炷二壮,左灸右、右灸左。”“小儿惊风灸耳后青丝脉。”民间尚有灸耳尖穴治疗痰腮病。

耳朵艾灸注意事项:

1、灸后千万不要用湿毛巾擦拭耳朵!

2、耳朵比较娇嫩,一定要选用质量好的艾条,以免伤耳

3、耳部有炎症或损伤者不要灸。

艾灸养生专业公众号:

【艾灸匠心居】获取更多精彩灸疗资讯

功能:艾灸养生知识发布、在线灸疗问诊、穴位查询等。具体配穴指导请手机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