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灸,艾灸养生顺天时!这6种病症别错过了~~~

作者:新媒体广告联盟 2017-06-27阅读:4678次

“夏季是阳气盛极之时,亦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时机。《内经》还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治病方针,亦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抓住阳气旺盛的时节,以温经助阳为大法,治疗寒湿、痰饮等阳虚病。”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三伏时节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

冬病夏治,三伏天艾灸正当时!

三伏天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艾灸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特别是家有老人,三伏天来艾灸肚脐(神阙穴),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医治常年累月的虚劳诸疾,还可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三伏天艾灸好处多多,

把握住三伏天艾灸时机,

胜吃千年人参!

2017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伏前灸---2017年6月12日~7月11日

初伏 10天---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 20天---2017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 10天---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伏后加强灸---2017年8月21日~8月31日

三伏天艾灸,最适合冬病夏治的六种病症

三伏天做艾灸是最好的改变虚寒体质,祛湿驱寒养生的方法,为您分析几种夏季常见亚健康问题,并且如何利用艾灸帮你一起守护阳气,健康养生。

症状一:空调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后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保健方法:艾灸温阳法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症状二: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保健方法:艾灸温肺法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症状三: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保健方法:艾灸祛湿法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症状四: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

保健方法:艾灸止痒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症状五: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

保健方法:艾灸温阳法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症状六: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

保健方法:艾灸温宫法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艾灸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

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旺盛。人们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3、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

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4、延年益寿。

《扁鹊心书》说:“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讲的便是艾灸的延寿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