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大夫医学专家赵向超:因武侠小说走上针灸之路

作者:灸大夫 2017-12-08阅读:4314次

为什么学中医?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有人说,学习中医是一种爱好;有人说,学习中医是因为自己或家人身体不好,习医自救;有人说,学习中医是一种事业;也有人说,学中医是一种内心的信仰。但是,今天故事的主人翁,灸大夫中医药创新研究院高级医学专家、针灸界的青年才俊——赵向超医生,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答案。

灸大夫医学专家赵向超:因武侠小说走上针灸之路

出身医学世家,选择针灸竟缘于武侠

灸大夫赵医生出生在一个不折不扣的医学世家,他的外祖父、祖父皆从医。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赵医生走上从医之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正使赵医生选择中医针灸专业的,竟是武侠小说!

赵医生称,自己高中阶段特别爱看武侠小说,其中最吸引他的,不是大侠们神功盖世、武艺超群,而是书中的那些神医。赵医生至今还对平江不肖生《侠义英雄传》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段就是写霍元甲受了伤,历经中外名医诊治均无效果,后请“一代神针”黄石屛在沪治疗,针到病除,书中还详尽地描写了金针的练习方法。就是这根金针,就是这些武侠小说里的侠义情节,让赵医生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他疯狂地迷上了中医,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针灸之路。

学中医,熟读经典是必需

在谈到学医后对专业的理解时,赵医生表示,现代教育下,学医,尤其是学中医,要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一、读经典;二、结合现代医学;三、多临床。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将所学用以实践。

读经典的意义在于,某些疾病,在现代的针灸教材上也许只有“定位、主治、操作”等描述,这容易给人一种似懂非懂的错觉,就是你自己感觉把所有知识都学会了,但是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但是,经典就不一样,经典多来源于秦汉时期,那个时候的医学非常朴实,古人描述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字字珠玑,有些简要的病案描述,辩证准确,取穴精当,操作易懂,疗效神奇,这对临床操作十分有利。

所以,学中医,熟读经典是必需,读好经典著作,才能更好地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结合临床经验,更准确地诊断病人,更有效地治疗病人。

师从名医,学习针刀更专业

在赵医生的学医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好导师,诸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会长)乔晋琳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会长)王燮荣教授、著名针刀医学专家庞继光教授,以及杰出针刀医学专家王自平教授等,都是中医针刀方面的顶尖专家,赵医生说:“非常感谢恩师们四年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授针刀的操作技法及矫正手法,这使我受益终身!现在作为大学教师的我,一定将这些宝贵的临床诊疗经验传授给大学生们,使薪火代代相传!”。

由于赵医生研究的是针刀方向,所以他对针刀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的研究也进行了全面梳理。据赵医生回忆,2002年的时候,朱汉章教授举办了一期高级针刀班,当时朱汉章教授就提出了针刀医学的概念,主要包括4大块内容,即:以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多遵循此四点为病人制定近期和远期诊疗诊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赵医生还谈到从医的三大原则:安全、有效、稳定,即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灸大夫医学专家赵向超:因武侠小说走上针灸之路

临床治疗,方法很重要

在谈到具体的临床经验时,灸大夫赵医生认为掌握方法很重要。其中,他提出了两个观点:

1、结构决定功能

研究功能必然要先分析结构。很形象地,赵医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一观点。我们要进入人体调整相应的结构,类似于进入一间屋子调整桌椅板凳的位置,我们有多种方法,可以拿锤子把门砸开,也可以拿炸药把门炸开。锤子相当于手术刀,炸药相当于药物。当然也可以用钥匙,开锁的时候,必须把钥匙精准插入锁眼位置才能把锁打开,拿错了钥匙,锁当然也打不开;钥匙没有完全插入钥匙眼,锁也是打不开;拧错了方向,锁照样打不开。所以要打开锁必须了解钥匙眼的结构,这样才能用适宜的钥匙打开房门。针灸针就相当于一把钥匙,同样地,艾灸也相当于钥匙。古有九针,现代临床中,不能以毫针代替所有针具,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所以,针灸取效的关键必须是:一、用对针具,即如拿对钥匙。二、找准穴位点,即如钥匙插入正确的锁眼。三、刺激得到位,即如钥匙完全插入锁眼,拧对方向,在针刺操作中当是针至病所,捻转提插得当,最终达到气至病所。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起到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的境界。对现在乱枪打鸟的多针浅刺留针法,则并不提倡,更应该从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着手,精准治疗。在《华佗传》曰:“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我们可以看到两大亮点:一是取穴少而精,二是不留针,得气即拔针。

针对脊柱相关疾病来说,人体是左右对称的,鼻子两边的眼睛也是对称的,如果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或者一个是双眼皮,一个是单眼皮,肯定会看起来不舒服,会别扭。所以,脊柱相关疾病以棘突为中轴线,两侧的关节突和横突也是对称的(解剖变异除外),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自己身体的姿态评估结果。如果不对称,就要做相应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对称了,人体就会身心健康。

灸大夫医学专家赵向超:因武侠小说走上针灸之路

2、先被动,后主动

具体地,针对某种疾病的处理,首先调整结构,即辩构论治,可给予针刺、艾灸、按摩、药物、理疗等,这些都是被动的。脊椎矫正时,通过高频率低振幅的运动调整颈椎、胸椎、腰椎、骨盆之类,这也都是被动的。如果病症是急性期的,可能一下就调整过来。但是,如果是慢性的,就需要再做针对性点对点的运动康复和功能训练,如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法等,可以达到持久的疗效和功能的恢复。在脊柱相关疾病和骨关节病的治疗上,患者都是躺在床上治疗床上接受治疗的,即使在床上治疗的无痛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人都是站着活动的,所以必须做主动的康复治疗,才能达到疗效持久和正常的日常工作。

针和灸,可分开也可合并

在看待针和灸问题时,赵医生表示:“针是针,灸是灸,都是一种外治法,都是通过对体表的刺激引起大脑皮层的一种反射,即皮脑轴。针刺和艾灸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古人自古就有这种关于针灸的补法和泻法之争,说针只有泻没有补,艾灸只有补没有泻。实际上,二者都有补泻。针和灸,就好比阴和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针刺的操作,运用一定的手法可以实现补与泻;艾灸,通过温柔刺激,也可以产生补与补泻。”

灸大夫医学专家赵向超:因武侠小说走上针灸之路

针灸治病补泻,手法是关键。其实,针刺手法并不玄奥,针刺手法效果主要依据人体自身的机能状态,采用于适当的捻转的角度、提插的幅度对机体肌筋膜产生机械牵拉刺激,从而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我们针刺操作的提插捻转犹如在涮半自动拖把时的上下提插及左右旋转;也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发的涟漪向周围散开的景象,也可以想象孙悟空在收服小白龙的过程中,用金箍棒在湖水里搅动的翻江倒海的景象。因为人体就是一个臭皮囊,这种连续的波动会对肌筋膜产生连续的针对性的物理牵拉刺激,通过挤压牵拉局部深浅筋膜,也会相应的引起化学物质的改变,拔针之后,出血也会引起新鲜的血液重新灌注,而带来新鲜的氧和养分,从而促进局部损伤的修复。

艾灸治病养生,一方面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艾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同时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进而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

最后,灸大夫赵医生认为,做医生,关键是要做一个会思考的医生、明理的医生。现在的人大多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但是,医生要达到精准诊疗的程度,必须以丰富的临床实践做支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后做针对性的处理。不管哪一种疗法,归根结底,最终都要看疗效,疗效是硬道理,疗效才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