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作者:程氏针灸程凯 2017-12-29阅读:5285次

入冬后,万物都开始了收敛后的闭藏,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早睡晚起,在太阳出来阳气充足的时候活动和工作。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冬天相应的脏腑为肾。冬季是一个封藏的季节,自然中阳气减少,肾作为“先天之本,命门之火,内存真元”,肾火必须持续燃烧才能维持生命的机能代谢,抵御天气的寒冷。那么当此时节,保护肾之真元不要耗散太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中医历来就通过补后天养先天的方法来温脾补肾。

“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肾作为“先天之本”,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一贯是相辅相成的。肾的精气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会出现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及水肿等脾阳虚的证候;如果脾阳虚,日久则会导致肾阳虚,脾肾阳虚则导致肠道传送无力,使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伴有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等症。

所以划重点:手脚冰凉、怕风、易疲劳、便溏、腰膝酸软、腹胀腹痛、痛经、多汗的朋友要格外注意了!

四季养脾,冬日收官

脾为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应四季,四季都因注意脾的健康。在对应的节气对“脾”进行保健不仅能够预防一些病气侵入肌体的症状,如感冒、咳嗽、头痛等,而且还可以对久治不康的顽疾,如哮喘、虚胖、常年倦怠乏力等进行有效缓解,更能够达到强体健身、延年益寿的妙用。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程凯教授谈四季健脾原则

立春---醒脾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

立夏---运脾夏日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

立秋---润脾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其气清肃,其性干燥。

立冬---温脾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患者仅仅依靠针灸刺激来调理形态学的改变是不够的,还需要后续的食疗和运动跟上来调理气血。而不注重强健脾胃的患者,往往会愈后不好。甚至很多疾病追本溯源都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抵抗力差,或者长期脾虚未引起重视导致后天运化差、元精损耗造成的。

四季扶龄系列健脾方惠及人群

健脾方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进行处方组合,独立包装,便于服用,可作为辅食随餐使用,是便捷时尚的食疗的方式。健脾方组方等同药用方剂的作用,可以在今冬益肾健脾,也可以提高明年春天的身体对外界的免疫抵抗能力。男女老少均可服用,全家齐保健,吃出健康来。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儿童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小儿自身各项肌体功能还未发育成熟,脾脏尤为脆弱,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他们,所需营养物质相对成人较高,其是脾胃运化(消化吸收)功能薄弱,如稍有不当变会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的紊乱,进而导致脾胃疾病甚至肠胃感冒,出现咳嗽,痰多,停食、疳积、便秘、腹泻、腹胀、流口水,面黄肌瘦、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四季健脾能够调理脾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妇女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中医讲脾主肌肉“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升清”。脾功能正常对于脸部、胸部、臀部、阴道的肌群组织的发育和提升弹性、维持紧度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脾统血,四季健脾对女性美丽和生殖功能、月经健康等至关重要

男子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中医理论讲“肝主筋”“肝为血之库”而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健脾可明显改善男性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早衰等现象

老人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对于老年人来讲,多有陈年痼疾,脾虚日久累至肾衰,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个词,其实“虚不受补”的重点就落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脾的运化功能改善才能进补,四季健脾在老人养生、抵御疾病、益寿延年中尤为重要

服用方法

1 服用时间立冬至立春期间连续服用20-30天,每日首选9~11点,温水送服或开水冲服;也可搭配其他食物同服,或者随餐服用。

2 脾虚严重者建议服用30-60天。

3 注意事项:忌食冷饮,入口的食物或饮品尽量保持与体温相近的温度服用。

4 用量:小儿(3~12岁)每次6g,每日1袋,成人每次12g,每日2袋;

5 最佳服用疗程:一个疗程30天,儿童一盒一个疗程;成人两盒一个疗程。

数九寒天,当益肾补脾!程凯教授教你这么做!

—— END——

文字|程氏针灸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欢迎微信关注“程氏针灸”公众号 了解更多中医知识,分享,健康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