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论》中“属”病的治法

作者:仲易谈养生 2017-09-11阅读:792次

《伤寒论》中常有“传”、“转”、“属”、“系”某病。从外感病发生、发展及证治规律角度探讨,“传”寓有邪气波及或速转他经之意 ,具有判定外感病发展趋势的诊断意义。“转”提示经病完全或非完全转为另一经病 ,“转属”、“转系”属完全性转变 ,“转入”属非完全性转变。“属”是对某些外感病的宽泛诊断 ,即归属于某经病的诊断 ,包括完全归属性诊断和动态非完全归属性论断 ,既有对某些不符合提纲证的外感病做出诊断者 ;又有对初步确定病势趋向的外感病做出预见性诊断者。“系”是通过明确某类外感病的发病与某一经的关联性 ,提高对该类外感病发展变化趋势的预见性 ,其诊断意义与“传”、“转”、“属”不同。“传”、“转”、“属”之共性在于提示外感病的发展或转变。“传”旨在提示外感病的发展变化本身 ;而“转”、“属”则重在明确外感病发展变化后的诊断结论。就“转”、“属”而言 ,“转”较为具体、明确 ;“属”则较为笼统、宽泛。

中医《伤寒论》中“属”病的治法

今天就简单和大家讨论下《伤寒论》中多次提到“属”某病。如“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脉弦细,头痛发 热者,属少阳。”“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以其脏有寒 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类似的条文很多。这类病不好归类,张仲景定为“属”病。

中医《伤寒论》中“属”病的治法

属为象形文字,意为动物的尾巴,代表附属的意思。每一经病都有其相应的洽疗大法,具体洽疗时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将这个大法不断细化,但有的时候会有特殊的病机,针对这个病机不能用该病的治疗大法,甚至需要用相反的治疗方法,这种情况张仲景会在这个病前加上“属”字。

中医《伤寒论》中“属”病的治法

这些病大都是误治引起的,以属阳明病的吴茱萸汤为例,这种症状表现为食谷欲呕的阳明证,脉象也是阳明,但是这个阳明病不是真正的阳明病,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误下之后,导致胃中寒凝而表现的食谷欲呕,脉象亦是因为长时间的下法之后导致关、尺脉沉紧有力,与关前一分相比,关前一分明显大于关脉,从而显现出阳明脉,这时的治法就不能再用下法,而是用走窜的药温通开内里的寒凝。如果吃了药之后加重,说明一定是寸脉处有瘀滞,只要有瘀滞之痰,不将痰化开气是温不开的,寸脉主上焦,病在上焦。属太阴病机理也是长时间用下法引起胃中虚寒,需用四逆辈温中,绝不能再下。临证时需要仔细分辨,小心选方。

中医《伤寒论》中“属”病的治法

中医《伤寒论》中“属”病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