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中药材的“四气”与“五味”吗?使用中药前有必要了解一些中药小常识!

作者:鸿京堂 2017-07-01阅读:5217次

您知道中药材的“四气”与“五味”吗?使用中药前有必要了解一些中药小常识!

中药里经常出现的一些医学名称是否弄得你晕头转向的呢?中药材有其独特的性味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它们,针对自己的体质来选用养生药材,才能发挥药材的最大功效。

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

您知道中药材的“四气”与“五味”吗?使用中药前有必要了解一些中药小常识!

一、四气

四气,又称为四性,即寒、热、温、凉。寒凉性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性药材一般都具有温里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除“四性”之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

1、寒

属性:阴。

作用: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除热证。

典型药材:生石膏、黄连、大黄、知母等。

2、热

属性:阳。

作用:能祛寒、消除寒症。

典型药材:肉桂等。

3、温

属性:阳。

作用:能祛寒补虚。

典型药材:红枣、当归、川芎、桂圆等。

4、凉

属性:阴。

作用:能降火气、清热除烦、减轻热症。

典型药材:菊花、西洋参、罗汉果、石斛、天门冬等。

您知道中药材的“四气”与“五味”吗?使用中药前有必要了解一些中药小常识!

二、五味

作为中药性能的五味,不一定是用来表示药材的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应药材作用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特征性。

1、酸

作用:能收敛固涩、生津开胃、止汗、久咳不愈、遗精滑精。

对应的部位:肝。

典型中药材: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等。

温馨提示:多食容易损伤筋骨;感冒发热者慎用或配伍解表药同用。

2、苦

作用: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除烦、通泄大便等作用,治疗咳喘、呕恶等。

对应的部位:心。

典型中药材:黄连、大黄、黄芩、杏仁、白果、栀子、青果等。

温馨提示:多服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虚寒者慎用。

3、甘

作用:补虚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脾胃、理顺正气。

对应的部位:脾。

典型中药材:人参、甘草、红枣、淮山、熟地等。

温馨提示:多服用容易发胖、伤及牙齿;上腹胀闷、体胖肥盛者慎用。

4、辛

作用:发散风寒、行气行血、治疗风寒表证,感冒发热、头痛身重。

对应的部位:肺。

典型中药材:薄荷、木香、川芎、茴香、紫苏、白芷、花椒、肉桂等。

温馨提示:辛散燥热,食用过多容易耗费体力,损伤津液,从而导致便秘、火气过大、痔疮等。阴虚火旺者忌用。

5、咸

作用: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消肿,用于大便干结、消肿瘤、结核等。

对应的部位:肾。

典型中药材:芒硝、鳖甲、牡蛎、龙骨、草决明等。

温馨提示:皮肾阳虚,腹泻便溏者慎用。

您知道中药材的“四气”与“五味”吗?使用中药前有必要了解一些中药小常识!

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性与味孤立起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物的共性。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同中有异的特性,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亲,如果您觉得文章写的不错,那敬请关注头条号【鸿京堂】收藏、转发并点个赞吧,更多健康养生文章等你来阅读哦!公益健康知识平台,您的关注是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