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爱出汗,到底是哪里热?清初大医揭露惊天秘密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8-04-14阅读:2351次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临证本草》、《辩证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个病症,这就是心口窝、前胸部位爱冒汗。

实际上,对于身体局部出汗的问题,历来受中医的重视。中医内科学里面,专门有“汗症”这一门功课,讨论异常出汗的治疗。在汗症里,局部的异常出汗,是很重要的内容。

前胸爱出汗这件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遇见。这些人,别的地方不出汗,专门在心口窝、心前区出汗。而且一冒汗,就如雨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中国古代有一位了不起的大医,给出了解读和调治的方法。

这位大医,就是陈士铎。

陈士铎是清代初年的一位中医大家。它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仅很高,而且有几分神秘。这神秘感,源于他和傅青主之间的关系。傅青主,乃是明清时期的另一位中医学大家,力主反清复明,其很多遗著遗作因政治原因未能传世。有学界人士指出,傅青主和陈士铎之间,有师承关系。陈士铎所著的《辩证录》等传世医学巨著,实际上就是把他的老师——傅青主的学问记录、传承下来而已。这里面扑朔迷离的关系,我们暂且不提。总之不可否认的是,陈士铎在他的《辩证录》里面,向我们揭示了很多前人未曾注意,或者未曾理解的东西。因此,这部《辩证录》,历来被奉为奇书。

陈士铎在《辩证录》的第六卷里面,专门记述了一张方子,用于治疗心口窝挥汗如雨。这就是妙用茯苓和黄连。方法如下——

茯苓2两,黄连1钱,水煎服。

对,就这么简单。这不但能治病,而且蕴含着大学问。

首先说,我们为什么会心前区不停冒汗。从位置来看,出汗的地方靠近心,同时中医里面也有“汗为心液”的说法。由此可见,心热应该是最要紧的原因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汗水为津液所化。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能载气。所以大汗伤津,必然伤血,从而伤气。这就意味着,因为心热而经常前胸冒汗的人,必然有耗伤心气心阴的表现,如心烦、心悸、心跳乏力等等。更严重一点的,则大汗亡阳,人不可能气定神闲、宛如常态。

所以,对一般的前胸多汗,而无其他不适者来说,问题不是心热这么简单。

那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对此,陈士铎指出,根源在于小肠。

原来,心与小肠相表里。多汗者表现出来的心热,实际上并非源于心,而是源于小肠,乃是小肠之热,上传给心所致。当小肠发现心受自己的连累而生热的时候,马上调集阴液去帮助心来清热。可是,这心本来无孔,于是小肠所传之津液“走于心外之毛窍”,从而形成心前区多汗。

闹了半天,事情是这么回事儿!

有的看官说了,作者如是一番解读,是确有其事,还是胡编乱造?看官,您去找一本《辩证录》来读,自然就明了了。

那么,问题的真相被找到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调治症状呢?这就要说回到方才的方子了: 茯苓2两,黄连1钱,水煎服。这里面的2两,基本相当于60克,1钱,基本相当于3克。

这里面,重用茯苓来利水。它可以导水外出。黄连 ,可以清心火,化解心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解,则小肠之热亦解。如此一来,小肠上输于心却泛滥于毛窍的津液得以排导,内生之邪热得以清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看官 ,这就是中医学对心头多汗的一种解读了。它是不是让您有耳目一新之感呢?

确实。这就体现了我们熟悉、了解中医学的必要性——中医学,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来解读生命、健康和疾病。它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偏得。有了它,我们仿佛多一双眼睛,可以用另一个视角来解读世界。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