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方法,分清什么是阴虚阳虚阴亢阳亢

作者:谦和既济 2018-04-30阅读:1965次

很多人对阴虚,阳虚,阴盛,阳盛,这些症状搞得很头疼,很难分辨清楚。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种直观简明的描述,来把这些症状分析清楚。

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

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证,症状为:汗热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证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阳虚,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整体而言,阴虚里热,阳虚里寒;无论阴虚还是阳虚,总体脉象偏弱。

阴盛是代表女子占大多数,而男子占及少数的群体。

人体之阴主宁静和抑制,阴偏盛则脏腑组织机能抑制或障碍,温煦气化不足,可出现寒象等病理表现。

阳盛,阳热亢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阳热。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阳盛质: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

整体而言,阴盛者表寒,阳盛者表热。两者都有脉象紧促之象。而阴盛之病,往往是在女人身上体现,少数男性也会出现之类症状,一般阴盛者,人不暴躁,畏寒怕冷,但是精神好,元气足。

那么要区分这些症状,就这个表,皮表,皮肤,人体的外包围这里下功夫了。

如果有可以测量体温的工具,可以对比体内体外的温度情况,对比温差,可以得到一个症状方向。

反正当下的局面,现在研究智能医疗设备的,不会去想中医思维,而搞中医的离高科技是比较遥远的。

外包围,就是一个圈。如下图:

比喻人体的皮表这一层。

那么体内的阴阳就是这样的,不足之病,有两种情况,阴虚如下图:

阳虚如下图:

太过之病也有两种情况,阴盛,如下图:

阳盛如下图:

这样子,看起来,学习起来,是不是很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