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趁暑化湿“解冬病”,冬病夏治正当时,错过再等一年!

作者:营养师雪姐 2018-07-23阅读:3563次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今天,就是大暑节气了,此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民间,大暑时节,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吃仙草等习俗。


大暑时节,也是养生的最佳时期,此时阳气最盛,做好身体保养工作,可以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今日大暑,趁暑化湿“解冬病”,冬病夏治正当时,错过再等一年!

大暑时节,是趁暑化湿“解冬病”的好时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思想,源于《内经》中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冬为阴,夏为阳。

若体内生有阴寒性疾病,在冬季容易发病或加重。


由于体内素来阳气不足,外界阴盛阳衰,正气不能将阴湿祛除,若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


所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因为,大暑时节阳气盛,体内阴湿亦外泄


通过人为调和,增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经,极大利于祛除寒邪,缓解或治愈冬季易发病。


所以说,大暑时节,是趁暑化湿“解冬病””的好时节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一下!



1、食疗健脾


湿跟脾肾不足有关,在祛湿的方法上,可以通过健脾运化水湿

可以用健脾的食物,做粥食用,有很好的健脾之效,利于去除湿气。


如:芡实、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搭配做粥,可以健脾祛湿。


《本草纲目》谓薏仁 "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茯苓,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


芡实,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2、茶疗祛湿


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做杯茶饮,来祛湿排毒,是最有效的祛湿方式之一,并且非常适合夏季饮用!

大暑时节,暑湿严重,此时最好饮用温开水,比冷饮更消暑散热,所以,喝点祛湿排毒的茶饮,非常有利于去除湿热毒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祛暑、祛湿,防湿热,经常喝一杯蒲公英五方草茶,能够清热解暑、健脾祛湿,很好地帮助身体改善各种不适症状。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苡仁、淡竹叶、五方草、槐花、芡实、绿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炒制成茶,备用;

2、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备用;

3、淡竹叶洗净,炒制成茶,备用;

4、五方草,洗净晒干,备用;

5、槐花、绿茶、炒制成茶,备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叶0.2g、五方草0.1g、槐花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擅长祛湿热,可泻火、利尿、除湿,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等症,并且,蒲公英对于湿热引起的红肿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且有利尿散结之效,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毒素。

五方草,归肝、心、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薏苡仁,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淡竹叶以渗湿泄热见长。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槐花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绿茶不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对于祛除湿热效果显著!



3、芳香化


大暑时节,是暑湿严重,用芳香化滞的方法,通过排汗之法来化湿


一般选择胡椒、香菜、紫苏叶、萝卜、葱、薄荷等辛温发汗的方法,进行排汗除湿


可以自己动手,做点紫苏生姜饮,每天喝一点,有利于发汗化湿。



材料:紫苏叶3g,陈皮1g,生姜、冰糖适量

做法:

1、紫苏叶和陈皮,洗净,备用;

2、生姜切片,2-3片即可。

3、三种食材,入水同煮。

4、待水沸后,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再放入一两块冰糖,待凉后即可饮用。

紫苏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药,性辛、温,入肺、脾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夏天,如果没有署药,可熟水紫苏香,以叶煮水,作为夏季常备天然祛湿解暑饮品。防暑开胃来一杯,祛湿解乏来一杯。


紫苏叶和生姜一起吃,有散寒的作用,紫苏叶主要用来调理脾胃气滞,恶心呕吐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4、辛温化湿


大暑时节,人们为了解暑降温,会选择冷饮、冷凉的食物,此时,如果稍加不注意,就会到时寒湿入体,可以采取辛温化湿的方法,我们会采用花椒、干姜、辣椒、胡椒,饮汤或者泡足出汗,来散寒祛湿。


花椒水泡脚


花椒本身性辛温,香气浓重,能够祛除寒气。


日常用花椒泡脚,花椒的除湿除燥的功能,通过脚底传遍五脏六腑。



用一个棉布包1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40分钟,用这个水泡脚即可。倒进洗脚盆要漫过脚踝,这样效果更好。泡脚时间最好不要低于20分钟!


生姜泡脚

用热姜水泡脚,则更加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疲劳、驱走体内寒气,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姜水泡脚时,使用老姜效果更好,不仅能预防感冒,还能散寒、除湿、活血、减少手脚冰凉,甚至有暖肾养肾、延缓衰老的作用。



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


5、运动出汗

运动排汗能去湿气,每天坚持运动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体内的水分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出汗越多对祛湿越有利,大汗反而会伤身,还有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者人体潮湿容易发生感冒或者出现抽搐,对健康不利,所以需要适当的运动。


大暑时节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走等,还要注意预防着凉,及时擦干汗水,换掉湿透的衣物!



大暑时节,消暑切莫动“肝火”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提醒,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预防肝火,可以常按三大穴位


①大敦穴

它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


按摩大敦穴,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②太冲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③阳陵泉穴

按揉太冲穴的同时,配合按揉阳陵泉穴,去火效果加倍!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用手心对准膝盖骨,大拇指在内侧,四指在膝盖下外侧旁边有一个高出来的小骨头,即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稍前下方凹陷处。



外加一份好心情!


肝主疏泄,情绪对于肝脏健康,十分重要!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所以,生活中,要保持一份好心情,有助于预防肝火!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