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您用对了么?

作者: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9-04-20阅读:1696次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一张名方,是宋代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

《小儿药证直诀》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此方远非儿科补肾专药,而广泛用于成年人,是治疗肝肾阴虚的基础方。临床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本方常用于因肾阴虚弱引起的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心视网膜炎及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其方药组成为:

熟地24g,山萸12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9g

我们学习此方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认识:

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本方立法以肝、肾、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故方中重用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其用量是山萸、山药之和。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其以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2.补中有泻,补大于泻

本方的另一个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浊,并能减熟地之滋腻;丹皮配山萸以泻肝火清虚热,并制山萸之温涩;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此即可谓“三泻”,也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上还是以补为主,故本方“三补”之量大于“三泻”用量。

3.地黄类方,演释众多

医家在临床上因证遣方用药,以地黄丸原方为基础演释出诸多方剂。

(1)知柏地黄丸

出自《医宗金鉴》,也有说出自《医方考》。六味地黄丸加盐知母、盐黄柏各6g,重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头目昏眩,耳鸣多梦,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劳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本方重在一个虚火,一是上炎之火,一是肾中相火。

(2)杞菊地黄丸

出自《麻疹全书》,也有说出自《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9g、菊花9g,重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因肝肾阴虚引起的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

(3)麦味地黄丸

(4)都气丸

出自《症因脉治》,也有说出自《医宗己任篇》。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6g,重在滋肾纳气。主治因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临床上高才达老中医多用此方加金水六君煎治疗喘证。

(5)归芍地黄丸

出自《脉因证治》,也有说出自《金匮要略》。六味地黄丸加当归6g、酒白芍6g,重在滋阴养血。主治因肝肾血虚引起的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6)明目地黄丸

出自《眼科阐微》,也有说出自《庄氏眼科全书》。六味地黄丸合杞菊、归芍地黄丸加生石决、白蒺藜,功在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主治因肝肾阴虚引起的各类目疾。高才达老中医曾用此方加减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炎和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落等眼病。

综上所述,以六味地黄丸为主调,衍生出众多类方,这就好比唱歌,或独唱,或伴唱,或重唱,或合唱。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只要主旋律不变,那么这个歌一定更加动听。而在方剂上加味或合方都要有一个根本和基础。

比如,高才达老中医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治疗痤疮,就很有效。就痤疮来讲,中医认为主要是热与毒,血与湿;病位多定在肺与心。

而实际上从发病年龄上,一是青春期,一是老年更年期。这两个期间,人体内分泌变化多端,易造成阴阳失调,而从西医认识上来讲这是雌雄激素分泌不平衡的表现。这与中医所讲的“肾”是密切相关的。

而从大多数患者来看,舌质多为红,舌苔或薄黄或少苔,脉多为细滑或细数。由此高才达老中医认为,本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血热为主导,湿毒为表现。故选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为主,二至丸清热凉血为辅,再依皮脂多少、经前生多生少、痤疮形态等进行加减。

如果恢复六味地黄丸的本来面目“肾气丸”,虽只两三味药之别,却大大改变了方剂性质。这好比将通俗唱法改成美声唱法。

这里要讲讲高才达老中医对“肾气丸”的看法。方中加进了极少量的(1/10)附子3g、桂枝3g(不是肉桂),熟地更为生地,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以生肾气也。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由此而思之,肾气丸重在补益肾气,而非重在温补肾阳。确切地说,补肾阳的方子应该为桂附地黄丸(方中加肉桂和附子)。然而济生肾气丸也可以说是补肾阳的,因为方中附子和肉桂都加到15g,而减少了熟地用量(15g),山萸、炒山药、云苓、泽泻、丹皮却均倍于熟地;再加川牛膝15g,车前子30g,则显出利水消肿功能。

现在市场上北京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就是“济生肾气丸”方。由此可认为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和肾精不足,治肾阴虚的为六味地黄丸,治肾阳虚的为桂附地黄丸,治肾精不足的为十补丸,而治肾气虚顾名思义应为肾气丸。

关于学习方剂,我们应当遵循规律,特别是经方现代应用规律可循,也得到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证实。只要我们认真揣摩,在临床上加以反复验证,我们会对方剂的应用感兴趣,特别是从艺术角度加以体会,会更加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