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源于湿、老中医专家告诉你怎么祛湿!

作者:无峰健康营 2017-07-06阅读:547次

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湿是从何而来的。

湿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一.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二.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三.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

中医说的脾,是负责运转的,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气一虚,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脏东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胖人多阳虚“湿重”

很多胖人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寒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

小心爱睡觉的孩子是“湿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爱睡觉,这也是被湿邪困住了。这些孩子之所以湿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强,后天喂养的时候,家长可能没注意到,伤了他的脾气。

脾气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所以小小的年纪就容易犯困。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血不养筋的问题。

1.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中医老专家胡维勤表示》

要想彻底改善肥胖的问题,就要通过祛除外寒和内火来完成。其实不光是肥胖的问题,如果祛除了外寒和内火,五脏功能得到了调节,整个身体状况都会得到改善。中医治病不是治症,而是整个身体的调节。身体调节顺畅了,血脉都通畅了,病自然就消除了,肥胖也就自然地消失了。

那么去湿气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一:

承山穴是祛湿大穴

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方法二:

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可以调动肝、脾、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

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可以在腿上涂些润滑油或乳液,以免擦破皮肤)推的过程中,要去找最痛的点,这个点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这“脾经管道”就打通了。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

脾经是通过膀胱来排湿的,所以坚持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

方法三:

补脾祛湿的足贴:

贴敷药膏采用的是发酵的姜根粉和发酵的艾叶!更有利于祛湿排毒!穴位贴敷,也是目前祛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你也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酵素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如果坚持每天贴敷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据统计,贴敷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手脚冰凉、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便秘、风湿等疾病。

免费使用酵素足贴可加小编微信: 930063367 备注:一点

祛湿不是一日的事,需要的是一个过程。运用适当的手法,湿气也不过如此。你能坚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