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作者:大连天津街肛泰医院 2017-07-06阅读:891次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方面出现异常的一系列病症,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青春期的青年或绝经期妇女。王老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虽为血热、血瘀、血虚、气虚、气滞等,但临床所见多责之于脾的统血功能和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故宜治以“健脾益气,疏肝调血”,自拟“益气调经汤”用于临床,每每获验。

1 “益气调经汤”方药组成

“益气调经汤”由黄芪、白术、党参、当归、木香、白芍、柴胡组成。方中黄芪、白术、党参健脾益气、木香理气运脾,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柴胡、木香疏理肝气,诸药合方有健脾益气,疏肝调血之功。血热加牡丹皮、赤芍药等。

血瘀加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益母草等。血寒加炮姜、肉桂、艾叶等。气滞加香附、青皮等。肾阴虚加熟地黄、枸杞、枣皮等。肾阳虚加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等。随证加减变化灵巧。

2 健脾益气、调经止血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患者周期基本正常,而月经量较以前明显增多,一般一次月经量超过80ml。素体虚弱,或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损伤中气,经行之时其气益虚,气虚统摄无权,不能统血固冲,以致月经过多。素体阳盛,或情志内伤,五志化火;或过食辛烈助火之品;或外感热邪;或阴分素亏,阴虚无以制阳等,使阳亢火动,扰及冲任,迫血妄行,遂致经量过多。情志所伤,使气滞血结;或经期产后将息不慎,使瘀血滞留,积于冲任、胞宫,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循经而妄行,以致月经过多。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聚为痰,痰湿阻滞胞脉,血不循经而致经行过多。房劳损伤,或久病肾亏,或产育过多,损伤肾气,使封藏失职,冲任不固等致经行过多。临床多数月经量多的患者,由于失血过多常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萎黄、疲倦乏力等血虚症状。王老治疗月经过多,则在“益气调经汤”中加入大蓟、小蓟、蒲黄炭、地榆炭、槐角炭等止血药,以健脾益气,调经止血。

3 益气补血、活血祛瘀治疗月经过少

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 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经量也因而减少者,每次月经量不足30ml,称之为月经过少。素体血虚,或久病大病耗伤阴血;或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气,气血化源不足,以致血虚不能充盈胞脉而致。禀赋不足,肾气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精,不能充养胞脉,血海空虚而经来量少。忧思恚怒,气机不利,气滞碍血畅行,致使瘀血为患;或寒邪客于胞宫,血被寒凝,形成瘀血,瘀血阻滞,故经来量少。素体多湿,或脾运失职,聚湿为痰,壅塞胞宫,阻滞经脉,致使血运受阻,经量过少。素体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凝滞胞脉;或起居不慎,寒凝胞宫,血运不畅而形成本病。临床中月经量少多因“气血虚、气血瘀”,故治以益气补血,活血祛瘀,“益气调经汤”中加入红花、桃仁、三棱、莪术、香附、阿胶等行气活血之品,若有阳虚则佐以温阳。

4 健脾益气、凉血清热治疗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经常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者。月经先期或因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助热生火;或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脾虚而统摄无权而成该病。王老常用健脾益气、凉血清热法治疗,处方以“益气调经汤”加牡丹皮、赤芍药、栀子、生地等凉血清热之品。

5 健脾养血、温通经络治疗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者称月经后期。或因外感寒邪,寒凝血脉;或久病伤阳,运血无力;或久病体虚,阴血亏虚,或饮食劳倦伤脾,使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治以健脾养血,温通经络,以“益气调经汤”加入桂枝、炮姜、艾叶、附片等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