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解疑:临床脉象与医书所言差矣

作者:中医出版 2017-07-30阅读:2742次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很多中医学者在进行脉诊的学习时总是倍感困惑,为何临床脉象会与医书所言略有出入。如肺脉之浮,中医诊断之书言其为常,临床则多见病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解解疑惑!

问曰:余读中医诊断诸书,其论脉也,有不合临床之时。如肺脉之浮,中医诊断之书言其为常,余则多见病态;瘀血之脉书中曰涩,而余常见滑脉,此何以故?

答曰:我们先说浮脉,按照中医诊断学所论,脉象为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此为通常之浮脉,但其又云肺脉浮,则误将此种浮脉当作正常肺脉,此误矣。因肺合于秋,秋日之气下降,焉能脉浮?又,验于临床,秋日之常脉皆有下降之象,乃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秋日下肤,蛰虫将去”,若秋日反见浮脉(如水漂木之浮),皆为病象。然读《素问•玉机真脏论》,确有“秋脉如浮”之语,初疑《内经》之认识水平:难道医学经典竟有如此差误?再细查文献,乃恍然大悟:浮者,非漂浮之意,即非今日所误解之“浮脉”。《内经》“秋脉如浮”之“浮”,乃疏松细碎之土是也。《管子•地员》言“壤土之次曰五浮”,林圃曰“浮字当读若勃,勃为细碎之意”,《齐民要术》言“和面时所布之干面亦曰勃”。如此,正常肺脉之象即明:浮者,如触摸疏松细碎之土,此正符合“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之象。此外,“秋脉如浮”之“浮”不可作漂浮来解者,本篇中对其他诸脏脉象的表述可证: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等皆是取实物以作譬,即弦、钩等俱是以实物作比方以形容脉象,故《素问•脉要精微论》“秋脉如浮”之浮,是云秋脉触之如疏松细碎之土,又似触兽类之毛,故又云“秋毛”。

至于涩脉,诚多瘀血,但瘀血又不仅见涩脉。当跌仆闪挫,人之脉络受伤,则有脉外之血,此为瘀血,但瘀血之初,脉不涩滞,反恒见滑象,此因血脉伤而引发人体自我保护机制所致。余在拙作《痰证论》中有此论述,学者可参看。

脉学解疑:临床脉象与医书所言差矣

问曰:常见医者切脉,不正常之脉甚为普遍,岂众人皆病乎?

答曰:寻医切脉者,恒多有不适,此类实为不正常者。其中少数人其实并不打算求治,所以求医生把脉者,不过欲知自身之健康状况,尽管其本人不以为病,但其五行之偏颇自是实情。盖人所禀赋,五行之偏颇者十有九焉,偏颇之极则死,偏颇之甚则病,偏颇轻微者或可言疾,或云不病,或可不治,不治亦有自愈者。中医诊病,异于西医。西医诊病,以医为主,绝大多数情况是以医生的检查、仪器的发现、化验的异常而诊断疾病;中医诊病,以患者自身为主,许多疾患,诊断以患者自身的感觉而定。只要患者有痛苦、不适之处,或有功能之异常,皆属病态。至于医者所见之部分异常,或患者本已适应,不以为患;或其痛未萌,患者尚未觉知;或其苦轻浅,患者不须在意,或自身调节,将欲病愈。疾病与否、是否治疗,有须患者决定者——脉异人不病,理在于斯。

脉学解疑:临床脉象与医书所言差矣

脉学解疑:临床脉象与医书所言差矣

脉学解疑:临床脉象与医书所言差矣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五行辨证——张德英临证思辨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德英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推荐发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