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病因不同,用药不同,搞清病因再吃药!

作者:消化科李志红医生 2017-08-08阅读:5686次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从慢性萎缩性到胃癌的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出现哪些症状需要高度警惕?实际上,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对照研究发现,中医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方面具有不错的疗效。

前面提到过,慢性萎缩性胃炎隶属中医“虚痞”范畴,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本,“全国名中医”田德禄教授亦在“八五”攻关课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以“甘平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同时又因现代人过食肥甘、嗜酒、生活方式不规律而致气滞、血瘀、郁热、毒蕴等为标,故治疗上益气活血解毒的同时,又针对当代脾胃病多实、多郁、多热的特点,予以“清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我们团队在前期应用“清降理论”对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胃郁热(包含胆热犯胃)及肝胃气滞证)实施干预,所取得的总有效率可达90.91%;后又运用理气活血解毒法对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中的肝胃郁热、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亦达87.18%。从而进一步验证该法对疾病疗效的可靠性。

因病因不同,本病临床表现亦具有相对差异性。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前几期已提过,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情志等方面。因而治疗疾病之前,应首先明确原因,评估疾病风险后方可加以施治。

本病病机虽为“本虚标实”,但因临床表现、症状不同,故证型各异,针对常见不同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我为大家提供一些便捷的小药箱,以供参考:

药物干预只是一方面,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中度以上、重度萎缩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动向,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