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作者:鲸育儿 2017-12-06阅读:3947次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毫无疑问,每位精心照顾宝宝的父母都会被孩子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折磨的死去活来。

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脂腺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分泌足够的皮脂润泽皮肤,所以在寒冷干燥的冬季气温较低,空气干燥,致使宝宝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极易引起各种皮肤问题。

同时皮肤作为人体屏障,其他系统的疾病也会伴随皮肤上的症状,比如免疫疾病的过敏、过敏性紫癜,感染性的麻疹、水痘、手足口等等。

所以家长遇到宝宝皮肤问题往往会:感觉自己好方~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不要慌!!

接下来我们一一介绍宝宝容易犯的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过敏和各种皮疹等(高能预警:有一些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一、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发病原因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表现症状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如图: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治疗及护理

1、基础治疗

(1)应尽量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要十分注意。

(2)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可以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如乏脂性湿疹应去除使皮肤干燥的因素,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

(3)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宝宝的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用对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

2、局部治疗

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利凡诺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疑与细菌感染有关者可合用外用抗生素类制剂或使用含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可选用各种抗菌素、化学性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 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3、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2)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3)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

(5)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激素时使用;

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

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观察及预防

本病易复发,建议带宝宝定期复诊。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患者在治疗后1-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

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病例,要注意分析是否存在:(1)刺激性因素;(2)忽略性接触过敏原;(3)交叉过敏;(4)继发过敏:如对治疗中的外用药物过敏;(5)继发感染;(6)不利环境因素和;(7)不良全身因素等。

二、发热皮疹

发热皮疹并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指宝贝各种原因引起发烧的伴随症状。通常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家长们一般也非常注意会不会有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腹泻、关节痛等等,而皮疹作为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如何处理发热引起的皮疹也是非常值得家长们去了解和学习的。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最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本病传染性极强。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近年来6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上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多。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终年均有散发,流行多见于冬、春季。由于麻疹疫苗广泛使用,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有明显脱屑或片状脱皮,少数病儿在发病2~3周后可发生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患者与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全年均有发病,而以冬、春季多见,5~15岁儿童发病最高。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使用,尤其是青霉素的应用,重型病例比较少,而轻型病例增多。

发热、咽痛和扁桃体充血、肿大,有的有脓性分泌物,发热24小时内出疹,24小时内皮疹出齐,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粟粒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可有贫血划痕征、环口苍白圈、帕氏线、杨梅舌等特殊体征,退疹后有糠麸样或片状脱皮。重型患儿高热,皮疹密集,甚至为出血性皮疹,全身中毒症状重。外科型猩红热患儿有皮肤化脓性病变,全身症状轻,常无咽部症状,侵入部位周围最先出现皮疹且较明显。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的,一般1岁以内比较常见。临床特征为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一般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2~3天内全部消失。疹子在头面部颈及躯干多见,四肢少。临床上最常用的描述是“热退疹出”。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病情较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疹子是全身红色斑丘疹、退疹后没有色素沉着和脱屑,预后良好。通常是发热一天左右出疹,因为一般症状都比较轻,家长们不用太担心。

水痘

水痘在发热24小时内出现,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疹子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常用的描述是“祖孙三代”都有。通常来说,不会留下痕迹,除非水痘破溃以后感染了细菌。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绝大多数病情都比较轻,不需要过度担心,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川崎病

川崎病是非传染性的,并且病因尚未明确。发热5天以上,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颈淋巴结肿,直径超过1.5cm。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三、荨麻疹

该病是某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由于食物、药物、各种感染、内脏疾患、昆虫叮咬等很多原因引起的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清渗出而形成局部水肿(即风团)。

发病原因

荨麻疹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皮肤发生风团有免疫和非免疫介导两种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多数荨麻疹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荨麻疹。

病因较多,一般包括:

1、食物:鱼虾,蟹,贝壳类,蛋类,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 奶类 食物腐败 食品添加剂。

2、药物:青霉素,磺胺,呋喃唑酮,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咖啡,可待因,可卡因,奎宁,阿司匹林等。

3、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幽门螺旋杆菌。

4、吸入物。花粉,动物羽毛及皮屑,粉尘,烟,气雾剂,挥发性化学品

5、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运动等。

6、系统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表现症状

皮疹主要表现是风团,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红色或瓷白色的水肿性隆起损害。

风团全身均可发生,有的局限于某些部位,如寒冷性荨麻疹,多由冷水或冷风接触而致,好发于面颈或四肢,压力性荨麻疹主要发生在受压部位。

常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疹又不断发生,此起彼伏,病程6周以上称慢性荨麻疹。

自觉剧痒,少数有疼痛和触痛。

少数可累及黏膜出现腹痛、腹泻或胸闷、气紧。若喉头水肿,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治疗与护理

荨麻疹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病因治疗:消除刺激因素或可疑因素在荨麻疹治疗中最为重要。因为消除刺激因素或可疑因素后荨麻疹可能自然消退;反之,重新暴露相关因素后荨麻疹复发,可为确定致病原因提供证据。 家长要配合医生,尽量找到宝宝荨麻疹的刺激因素。

2、抗组胺治疗: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嗪等。第二代非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较低的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西替利嗪和左旋西替利嗪、曲普利嗪、非索非那定等应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

3、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在遵医嘱的前提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酮替芬、曲尼司特、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的药物。

观察及预防

由于消除刺激因素或可疑因素在荨麻疹治疗中最为重要,所以父母或者其他家长可采用记日记的方法来找到刺激因素或可疑病因,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方法。

还需尽量留意可疑食物、药物,以便早日找到病因。

四、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目前AD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高达10%~2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本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一般AD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可逐渐减轻。

发病原因

特应性皮炎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

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者,其子女患本病的机率显著增加,但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因素。

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特应性皮炎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变应性因素中饮食如奶、蛋和海产品等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期病情较重者。粉尘螨、屋尘螨、花粉等可能是重要的空气变应原。非变应性因素如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机体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直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变应性或非变应性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变应原局部致敏或微生物定植创造条件,是诱发或加重皮肤炎症重要基础。

表现症状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疹,并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特点。

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等三个阶段。

  • 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主要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 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 青少年成人期(大于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特应性皮炎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莫根(Dennie-Mor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这些体征有助于特应性皮炎的辅助诊断。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治疗及护理

1、 基本治疗

(1) 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 。尽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应当尽量穿棉制品衣服,以宽松为宜,勤换衣物和床单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过度清洗皮肤,尤其是烫洗和过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减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减少如屋尘、螨、动物毛、花粉、真菌等变应原;注意观察对所进食物的反应,避免食入致敏食物。

(2) 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 。纠正皮肤干燥、保护皮肤屏障功能和止痒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关键措施。在急性期,每日用温水沐浴1 ~ 2次,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渗出、去除痂皮和残留药物;慢性期可每日沐浴1次。不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缓解期,润肤剂和/或保湿剂的应用极为必要,应至少每日外用(多主张全身使用)1 ~ 2次,尤其是在沐浴后应即刻使用,以保持皮肤的水合状态而保护屏障功能和减轻瘙痒症状。

2、 药物治疗

(1) 局部治疗。使用的药物一般有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外用抗生素制剂、止痒剂等等,遵医嘱就好了。

(2) 系统治疗 。使用的药物一般有抗组胺药和细胞膜稳定剂、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白三烯治疗等等,同样需要遵医嘱。

3、 物理疗法

紫外线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且以窄波中波紫外线(NB-UVB)和UVA1的疗效更佳。光疗后应注意使用润肤剂。由于该疗法长期反复使用后的致癌性有待进一步评价,一般认为低于12岁者应避免使用紫外线疗法。

观察与预防

由于特应性皮炎的病程长,易反复,因此,其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激发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

在必要的药物治疗时,对患者和/或家属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其对疾病、治疗方法及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并注意生活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如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诱发因素;了解润肤剂等辅助治疗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尽量避免或减少寻求所谓“特效”疗法;了解相关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各种治疗的利益和风险,与医生配合,以获得尽可能好的疗效。

五、脓疱疮

又名黄水疮、脓痂疹。

发病原因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或由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

表现症状

本病:

1、夏秋季,学龄前儿童多见。

2、有接触传染史,或先有瘙痒性皮肤病。

3、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4、本损害为有群集倾向的绿豆至黄豆或更大的脓疱,或初起时为水疱,迅速浑浊化脓,周围有红晕,疱壁薄,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脓痂,常呈橘黄色,愈后无瘢痕。

5、不同程度的痒感。

6、近淋巴结肿大,广泛者可伴发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生儿及体弱儿童可伴发败血症,以至死亡。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治疗与护理

1、局部治疗

以保护、止痒、干燥、抗菌为原则,适用于皮疹数目少、范围局限者。疱壁未破可外搽10%硫磺炉甘石洗剂,或抗菌霜剂,如百多帮、夫西地酸,日擦多次。较大脓疱,用消毒针刺破疱壁,消毒液清洁创面,再外涂抗菌软膏。如渗液较多,可用消毒溶液湿敷。

2、全身治疗

损害范围广泛或全身症状较明显者,可考虑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

观察及预防

1、注意清洁卫生,保护皮肤完整。患儿的衣服、玩具、用具等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防止本病自体接种传播,应避免搔抓或摩擦。若有瘙痒性皮肤病,应作相应处理。

六、丘疹性荨麻疹

本病多与跳蚤、螨、蚊叮咬或进食了某些食物如鱼虾、饮料以及消化障碍等有关。

发病原因

本病多与跳蚤、螨、蚊叮咬或进食了某些食物如鱼虾、饮料以及消化障碍等有关。

表现症状

本病:

1、皮疹为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水肿性红色梭形风团样丘疹,中心有丘疱疹或水疱,甚至大疱。数目多少不等,散在或群集。

2、儿童多见。好发于四肢、躯干。

3、常发于春、夏、秋季。

4、自觉剧痒,夜间为甚。

5、数天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常反复成批发生,约经数周逐渐痊愈。来年又可发疹。

6、无全身症状,少数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毛囊炎、疖等而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

7、应与水痘、荨麻疹等鉴别。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治疗及护理

1、抗组胺药1-2种口服。

2、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3、外用药:樟脑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外用。

观察及预防

1、寻找和去除诱因。

2、避免蚊虫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及花草。

七、其他皮肤相关疾病

这些疾病并不是单纯的皮肤病,而是与免疫、呼吸相关的一系列伴随症状。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典型皮疹为棕红色斑丘疹,突出于皮表,压之不退色,单独或互相融合,对称性分布,以四肢伸侧及臀部多见,很少侵犯躯干,可伴有痒感或疼痛,成批出现,消退后可遗有色素沉着。除紫癜外,还可并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或溃疡坏死等。②反复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呕吐、便血。③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可单发或多发。④病程中(多数在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可伴有高血压和水肿,诊断为紫癜性肾炎。⑤约半数病人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或凝血时间、血块退缩时间正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妈妈必备的13种儿童常见皮肤问题对照表及护理指南(值得收藏)!

识别关注“鲸育儿”

直接在线咨询

小儿内科、皮肤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营养保健科、中医科以及妇产科的医生专家

咨询问题就像聊天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