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小儿冬季调养

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2018-02-12阅读:830次

近日冷空气突袭南下,广东终于成功入冬,有人说,广东只有两种气候,夏季和冬季,可见冬季对于广东人来说还是很重视的。《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体会随着自然界的气候环境节律变化而改变调整,呈现出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规律。顺应四时变化和调整食疗方案是保健养生的基础,那么冬天来了,春天还比较远的时候,小儿有哪些调养注意点呢?今天邓医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冬季寒邪多见

保暖温润为要

冬季寒水当令多发寒病,《诸病源候论.伤寒候》:“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可见寒邪之杀伤力何其威猛。寒邪最易伤及人体阳气,犯于肌表,可致感冒;犯于鼻窍,可致鼻炎;犯于脾胃,可致呕吐泄泻;犯于心阳,可致胸痹.......同时,寒邪具有收引和凝滞的特性,易导致机体气机收敛、凝滞,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所以寒邪致病有一特点:疼痛,头部受寒——头痛,腹部受寒——腹痛,腰部受寒——腰痛,关节受寒——关节疼痛.........故此,小儿大冬天的调养以保暖为重,帽子、围巾、保暖内衣、靴子、手套都是很好的装备。

当然,保暖也是要适宜的,不能过暖,不能“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过暖会导致小孩出汗,一遇到风邪受凉更易感冒,怎么才叫适宜呢?一般比大人穿多一件衣服或背心就可以了,以后背部是否出汗衡量,出汗则是过暖了。另外,有些家长喜欢以孩子的小手温度判断穿衣是否足够,其实不对的,因为有些孩子气血运行不畅,四肢末端阳气少达,同时双手露于外界,散热较快,所以小手肤温较低不代表穿衣过少。

肾之象,属水

配冬天

肾之象,五行属水,时配冬天,通寒气,五味属咸。中医“象”思维认为肾——冬——水是具有同一属性的物质,冬季与五脏中的肾最为密切。肾主藏精,指肾具有储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气是人体之本,具有决定机体生、长、壮、老盛衰的重要作用。孩子生长发育缓慢、体型消瘦、身材矮小、反复感冒、哮喘、毛发干枯、厌食乏力、怕冷遗尿、五迟(站迟、语迟、行迟、发迟、齿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等疾病,归根到底还是肾精不足导致的。

肾为“先天之本”,常言:先天不足后天补。“冬三月,此为闭藏”,冬天人体精气收敛潜藏,是益肾精、补气血的好季节。但小孩体质与成人不一样,小儿阳常有余,所以一般不宜峻补,宜甘润温补,对于部分实热火旺体质的小孩,即使是冬天,也应该甘凉清热,不可拘于条文,不懂变通一味温补。

因为寒冷,小儿冬天的消化机能比其他季节更为活跃,消化能力提升,食欲增大,所以可以适当增加动物肉类和肝脏、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平时可以食用羊肉、黑芝麻、韭菜、糯米、猪血、虾仁、海参、黑木耳、黑豆、猪羊脊髓、枸杞、龙眼肉、大枣、肉桂、益智仁等温性食物,此外应多吃坚果类食品,例如: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瓜子等。对于部分实热体质的孩子,食用鸭肉、兔肉、玉竹、百合、雪梨、马蹄等养阴润燥清热的食物的较好的选择。

冬水克火

补肾养心

五行之中,水克火,肾属水,心属火,故冬天的寒水之性,容易诱发心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这在老人身上更为明显;小儿因“心常有余”,心火较旺,所以冬季心系疾病发病并不会明显增多。《四时调摄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补肾养心是冬季的调养原则。

服用不同的粥类是冬季食疗调养的重要方法,例如:羊肉粥温补阳气,红枣粥健脾补血,赤豆粥和麦片粥清心除烦,山药莲子粥健脾固肾,核桃粥养阴固精,玉米粥调中和胃,红薯南瓜粥调补肝肾等等。

结语

小儿脾常不足,所以冬季饮食要以温度偏高的种类为主,煲汤类、炖品、蒸煮类为宜,尽量少吃凉菜、冷饮等温度低的食物,同时应避免进食较硬和生冷的阴性之物,因为这些食品都是易伤脾肾之阳。此外,冬天空气寒冷干燥,小儿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应一天多次使用护肤霜(凡士林、鱼肝油软膏、BB油、润肤油等),平时用温热的水洗浴,注意不能用过热的水洗澡或一天多次擦洗,因为这样会破坏皮肤表层,导致皮肤更为干燥。

来源:广州妇儿中心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