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苗」那些被“胎毒”残害的中国孩子……

作者:小豆苗 2018-03-06阅读:5046次

胎毒这个词,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有的妈妈在孕期就开始吃各种食品防“胎毒”,例如鹅蛋、绿豆等。等生下来,孩子身上黄黄的、起了疹子,也常被邻居说是“胎毒”。

那么,胎毒究竟是什么?它到底存不存在呢?今天,小豆苗邀请了卓正医疗的吴礼嘉医生,让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胎毒”的那些事儿。

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中,会把某些疾病或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胎毒。

胎毒治病的说法可以追溯到隋朝的《诸病源候论》,“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小儿,体皆黄,谓之胎黄也。”

在中医古籍中,胎毒又因为性质不同分为热毒、湿毒、风毒和寒邪。《幼幼集成》中提到“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木舌、鹅口疮,与夫胎热、胎搐、胎黄是也。”

在科学知识匮乏、卫生条件有限的古代,作为中医儿科病因学的重要特殊理论,胎毒的说法一直很盛行。

把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或者疾病都归咎于妈妈在孕期中的各种不注意,从而出现了孕期五花八门的忌口说,和千奇百怪的清胎毒药方,有的方法甚至被沿用至今。

但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所谓“胎毒”的症状都找到了真正明确的病因,并有了科学的应对方法,比如乳痂、新生儿红斑、湿疹、胎脂、脂溢性皮炎、新生儿毳毛、黄疸、鹅口疮等。

在下文中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下新生儿那些常见的“胎毒”及应对方法。

1

乳痂、脂溢性皮炎

有的宝宝在出生后1-2个月,在眉毛间、鼻梁、头皮上会出现黄白色痂样皮疹,可以看到鳞屑,洗也洗不干净,抠也抠不掉,宝宝除了看起来“脏”了点,也没有别的不正常。

其实这个就是乳痂,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自行好转。

乳痂是脂溢性皮炎的一种,原因不详,有学者推测是与宝宝出生后,体内激素水平与胎儿时期相比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皮脂分泌过旺有关。

如果咱们觉得宝宝看起来脏脏,心里挺膈应,可以增加局部的清洁,用婴儿洗发露配合软毛刷清洁乳痂部位,或者用凡士林或者油性液体先软化皮疹局部,再加强清洁。

如果上述办法仍不能除去乳痂,建议看医生,医生可能会给孩子开外用的弱效激素软膏。

2

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宝宝有时候在脸颊和鼻子上会长“青春痘”。

其原因还是跟宝宝出生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假以时日会自行消退。

在日常护理时,注意保证局部皮肤清洁。不要去抠、去挤、去挑,保证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发生感染。

3

湿疹

宝宝发生湿疹,是有明确的原因的,是皮肤屏障功能的不完整,并不是所谓的“胎毒”没有排出。

屏障功能健全的皮肤本该像盾牌一样,是人体抵御外界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这块盾牌上出现裂痕的时候,它的防御力就明显下降了,外界物质更容易接触到皮肤下面的组织,导致过敏而发生湿疹。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用保湿霜来修复皮肤的不完整。这一点对于湿疹宝宝非常的重要。

保湿霜我们应当选无香、不含防腐剂的药妆保湿霜。因为香料、防腐剂本身就是致敏物。

剂量要求婴儿每周100-150g。足量的保湿霜既可以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又能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减少湿疹的发作。

但如果湿疹红肿或者瘙痒明显,应面诊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外用激素治疗。

4

新生儿毳毛

有的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在背上、胳膊上可见到类似于“毛衣起球”一样的“黑色小刺”,民间俗称“猪毛风”,还建议刮“猪毛风”以排毒。

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会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呢?

因为这叫做新生儿毳毛,简单理解就是胎儿期带来的“毫毛”。

有的宝宝“毫毛”比较细长,因为衣服的摩擦等原因,“毫毛”打结、结成球就成了图中骇人的样子。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这身毫毛终将褪去,所谓之“毒刺”也就自然消失了。

5

新生儿黄疸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黄疸,但并不是因为“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而是有明确的原因。

宝宝在出生后,娘胎里带来的红细胞会逐渐被破坏掉,红细胞破坏的最终产物之一就是胆红素,这些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肝脏进行“废物处理”,再经胆道在从肠道排泄出去,部分“处理过的废物”由血液运送到肾脏,经尿液排泄。

而宝宝刚出生,肝脏“处理废物”的能力还不完善,但机体会很快调整,当“废物处理”能力逐渐超过胆红素生成速度的时候,黄疸就逐渐消退了。

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生理性黄疸。对于足月出生的宝宝,生理性黄疸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出生后5-7天达峰、出生后2周消退。

我们不需要特殊处理,更不需要“排毒“。

但当“产生废物”、“处理废物”到“排泄废物”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病理性的黄疸,比如黄疸出现过早、黄疸程度涨得太快、黄疸峰值过高、黄疸退而复现等

这时就需要及时看医生,让医生帮忙评估是否有病理性因素存在,如血型不合溶血、遗传代谢性疾病、感染。

6

鹅口疮

时至今日,鹅口疮已经有了明确的病因,就是口腔念珠菌感染,这是一种口腔黏膜的真菌感染。而不是所谓之“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

鹅口疮的治疗需要面诊医生,开抗真菌药物涂口腔。想预防,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包括餐具的清洁及进食、喂奶后及时清理口腔等。

豆苗妈的话:

宝宝出生后发生的各种问题,都会让每个妈妈很揪心,但从另一方面来想,这也正是宝宝在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过程。

在此豆苗妈要特别提醒一下爸妈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宝宝的异常状况。错误地用一些“古方”“偏方”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损害宝宝脏器功能,导致重金属中毒等。

你身边还有哪些被传为胎毒的症状?或者因为不明原因而被强迫吃下过哪些五花八门的去“胎毒”偏方?欢迎大家一起留言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