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资料,在6 ~ 12岁儿童中,约有12% 的儿童“经常”和“几乎整天”吸吮手指头,而咬指甲的儿童可高达44%。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婴儿吃手(指)是正常的,但6岁以上的孩子、特别是中学生,如果仍在不停的咬指甲、啃笔帽,甚至造成指甲或手指变形或发生炎症者,应视为一种病态。
孩子咬指甲时,会不知不觉把手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齿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
常常可看到,被咬指甲的游离缘呈锯齿状,甲板缩短,有的甚至整个指甲被啃咬,还可造成甲下出血、匙形指、甲软化、甲萎缩或伴发甲沟炎等,这将容易造成甲的生长区--甲母的损伤,导致永久性的指甲变形。此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就会把铅吃进体内,甚至引发铅中毒。
当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种情况,不可过于紧张。一般来说,假如你的孩子所做的只是咬掉了指甲尖,这并非医学问题。可以让小孩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咬指甲的样子,这样或许能使一些孩子受到强烈触动,从而促使他们从主观上认识咬指甲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也可在其手指上涂上黄连素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但更应该做的是,应多关心、体贴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使孩子的手被别的事物占据而顾不上咬指甲,如让孩子试着用咬棒棒糖来替代咬指甲,从而逐渐戒除这种不良习惯。
如果孩子咬指甲很厉害,以至于将指甲撕脱或者使手指出血、发生炎症时,这就成为了医学问题。对此,首先应弄清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切忌进行强行干预或纠正,需要正确教育,不可粗暴。当然也不能顺然,以免影响孩儿未来心理的健康发展。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而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如仍不能予以克服,则应带着孩子到皮肤科就诊,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