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竟然也会“失眠”!如何纠正小宝贝们的睡眠障碍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18-03-20阅读:410次

人们通常喜欢用“婴儿般”的睡眠

来形容高质量的睡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

然而越来越多的宝宝出现睡眠问题

如夜啼夜惊、磨牙打鼾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

很多新手辣妈奶爸们对此常常不知所措

究竟该怎么办

龙华医院儿科姜永红副主任医师

为广大家长们支招

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多梦梦游,打鼾磨牙,发作性睡病等。不同的年龄段,睡眠障碍发作特点不同。婴幼儿期以夜惊夜啼多见;学龄前儿童以打鼾、噩梦为主;学龄儿童可见磨牙打鼾;青少年多见失眠或思睡。

睡眠障碍对宝宝有哪些影响?

睡眠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睡眠障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2 岁以内宝宝睡眠质量的保证对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体格、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持续存在的睡眠障碍对儿童的体格、认知、情绪行为的发展以及内分泌等多系统功能均存在不良的影响结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多动、易怒、攻击性强等情绪行为问题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增加,免疫力降低,同时也是儿童乃至成人期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风险因素。国内研究显示,有睡眠问题的宝宝较无睡眠问题的宝宝生长速度减慢,头围、胸围、体质量低。

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

儿童睡眠除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如与父母同睡、母亲焦虑、过渡期物品的使用(安抚奶嘴等)、喂养方式、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对孩子睡眠行为的应答方式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睡眠。入睡过程中依赖外界帮助的儿童,其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比如抱着宝宝入睡,晃着睡、含着奶嘴睡都会使宝宝养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导致其睡眠启动相关障碍,自身无法完成深浅睡眠的交替,最终出现无法独自入睡和频繁的夜醒症状。2008年国内某项研究表明,独立睡眠的婴幼儿夜醒次数少于与母亲合睡,且出现如急躁、胆怯、害羞的几率明显低于与母亲同床的孩子。

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也是睡眠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电子产品的风行,儿童过于依赖电子产品,长时间的看电视、打游戏,玩电脑、玩手机干扰了孩子的睡眠节律,不仅引起入睡困难,还出现多梦噩梦等现象。

此外,人工喂养以及食欲较差的孩子也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对延缓,而在出生后6个月生长发育的延缓会影响认知功能的发育,包括夜间睡眠方式形成也迟缓。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1.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睡觉,最好在晚上9:00。

2.孩子的卧室,温度不宜过高,要相对安静,晚上最好拉遮光窗帘,保证一个黑暗的环境,不要开台灯睡觉。

3.让孩子独立入睡。要在有睡意的时候就放在床上,不能等睡着了再放。小婴儿可以与父母同室分床睡,较大儿童鼓励分房睡。

4.睡前不要进食,不要喝太多水,或剧烈运动。

5.把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视、电脑、手机等放在卧室外,睡前限制电子设备的使用,不要在床上跟宝宝玩手机,睡前不要看动画片。

6.睡觉不要盖太厚的被子。

中医药如何调理宝宝睡眠障碍?

假如睡眠障碍已经形成,经过以上习惯调整仍然睡眠质量差,影响生活的孩子,可以通过中医药调理。

中医认为,小儿睡眠障碍系心肝脾胃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所致。小儿肝常有余,肝火偏旺,热扰心神,致心肝火盛,形成实热证;或因小儿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内停,浊气上逆致不寐。中医治疗可运脾化痰安神为主。如心火偏盛者可见心烦,哭闹,小便黄,舌尖偏红等症状,治疗时以清心火养心血为主;如肝火偏盛者可见目赤,急躁易怒,舌边偏红,脉弦等症,治疗时以泻肝火养肝阴为主。若因学业的压力,生活中的娇惯任性导致肝气不舒或肝火偏旺,可适当疏肝柔肝。

婴幼儿期是睡眠发展及睡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睡眠障碍源于儿童早期不良的睡眠习惯。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抚育模式,提供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掌握正确的婴儿入睡方式;避免睡前安慰等不良条件反射形成,对家长进行正确的睡眠健康教育,促进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形成,改善儿童睡眠状况,从而降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