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很棘手,正确使用退烧药很重要

作者:医学界儿科频道mp 2018-03-23阅读:2357次

如何正确用好退烧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凤玲

来源|PSM药盾公益

时代变迁,生命延续,每个宝宝都是父母期待的未来,然而相信每位家长在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之后,都有一段被宝宝发烧搞得焦头烂额的经历:好不容易给宝宝喂了一点退烧药,不一会儿就又吐出来了;即便给宝宝服了足量的退烧药,没有维持多久,体温又升高了,周而复始,反反复复,让每个家长操碎了心。因此如何正确用好退烧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何时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呢?

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它可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活跃,肝脏解毒能力加强,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有利于病原体的灭活。同时,高热还可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杀灭病毒。因此,发热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人体是有利的。儿科医生通常会把38.5℃作为是否服用退烧药的分界点。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孩子的不适感,而不是单纯的降温。

宝宝发热如何处理呢?

1

当体温在38.5℃以下,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不必使用退烧药,给孩子多饮水,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比如洗温水澡或用温湿毛巾擦拭全身,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物,或松开衣物,有利于散热。

2

当体温超过38.5℃,就有必要使用退烧药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口服溶液,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让孩子发汗降温。另外,服药后一定要多喝水,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和补充出汗丢失的水分。

各种退烧药有何不同?该如何选择?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被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烧药。那么这两种退烧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种退烧药的对比分析

总的来说,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两者的副作用较轻微,如果没有禁忌症,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但是考虑到退烧药使用过量易造成肝损伤、肾损害等不良反应,还是不要随意使用,如实需使用时,家长或监护人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具体的给药量,避免用药过量。

使用退烧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退烧药连续用药不得超过3天,如过三天后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2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任何退烧药;

3

不宜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肝、肾、胃肠道的损伤;

4

宜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

5

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小时);

6

婴幼儿发烧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进行退热,也不要随便使用成人的退烧药,即使剂量缩减也容易造成身体危害;

7

不推荐使用复合成分的口服液,因为复合制剂中经常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成分,当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同时使用时,很可能造成退热成分的过量,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如实在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8

宝宝发烧时容易出现呕吐的情况,很可能会把刚刚服用的退烧药吐出,这时家长可以给宝宝使用栓剂。栓剂的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

9

退烧药通过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让宝宝发汗降温,家长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只有宝宝体内的水分足够时,退烧药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发热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在体温超过38.5℃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首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混悬剂或滴剂。退烧药只是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热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体温,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因此,在退热的同时应该找出病因,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及时就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