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暴雨侵袭致洪灾, 灾后一周防疫很重要! 哪些传染病最易爆发? 该如何预防?

作者:渔人养生7 2017-07-05阅读:1620次

入夏以来,南方多低饱受暴雨侵袭,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区洪灾灾情十分严重,在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灾后疫情传播的隐患。洪水灾害极易造成疫病流行,一些多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一些在正常年份不会发生的疾病,由于洪水的缘故,亦有可能发生。目前虽然没有疫情发生,但防病防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最容易暴发的疾病是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水、饮食传播,有下列几类:

(痢疾杆菌图)

1.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其主要症状是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患者会觉得“总是拉不干净”,称之为里急后重感,大便解红白胨子。痢疾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脱水、感染中毒性休克以及功能性脏器损害等症状。

2.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表现为突然腹泻,继而呕吐。

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多至难以计数,每天2000~4000ml,米泔水样便,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脱水,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休克、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4.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水灾过后如何防治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

2、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3、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4、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5、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疟疾的预防: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种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网、蚊帐和各种防蚊灭蚊药物等;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积极治疗病人。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疟疾治疗不仅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涉水时,一定要涂抹防护油膏、戴手套、穿胶靴、扎紧袖口裤腿,避免划伤肢体。皮肤破损如果是较窄较深伤口,尤其是接触过泥土,感染破伤风的可能就会更大。

一定要使用干净水充分清洗伤口,消除伤口上可能附着的污物;使用碘酒或其他消毒用品对伤口进行消毒;并且尽量保证伤口干燥,不要再次沾水。

特别提醒: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呕吐、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小编的家乡在去年也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非常能够体会那种受灾的痛苦,希望灾区的人民可以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看完如果你有什么想法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讨论哦!您的建议也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如果您有什么有兴趣的话题也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我们会为您竭力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