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这些作用,证据还是模棱两可!

作者:儿科药师梅贰康 2017-07-27阅读:4482次

益生菌下面这些作用,在医疗机构或多或少都在这么用,但是这些作用证据有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或者有些作用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的意思是,它不能单打独斗,它必须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才能起到治疗效果。话说回来,如果下面的这些作用真的是证据确凿,那么在药品说明书适应症中,国家早就会批准增加了。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往往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内脏敏感性增高、粘膜免疫炎症、中枢和肠神经轴调节异常或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

益生菌具有酸化肠道、改善排便和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儿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痛,会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药物。但是对于便秘,益生菌治疗作用证据总是不足。只有益生元药物(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推荐使用。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就是“肠道脾气不好易激动易怒”的赶脚,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会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和布拉氏酵母菌药物,能够全面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肝胆疾病

益生菌可以通过参与胆汁代谢,降低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酸化肠道、促进肠蠕动等机制促进胆红素转化和排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母乳性黄疸,会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对肝病(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会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药物作为辅助治疗。防治高血氨,会使用乳果糖作为辅助治疗。

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婴儿湿疹与遗传、食物过敏、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湿疹的原因多种多样,会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和酪酸梭菌制剂作为湿疹的辅助治疗,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国内专家的最新建议,但对高危人群湿疹的预防,特别是婴幼儿,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对婴儿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研究很少。

乳糖不耐受

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能够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轻乳糖不耐受病人的症状,或在肠道中迅速分解乳糖,使乳糖不耐受患者不易发生腹泻等症状。但是具体疗效是不是真的很好,还是缺乏足够的证据。只是对于买不到乳糖酶的麻麻们,或许使用这些菌株制成的制剂,能够带来某种希望。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成人中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三联或四联疗法,能够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减少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在儿童可以试用。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宝宝不多,但对于幽门螺杆菌顽固性的儿童感染者,治疗方案中或许多了一把利器!

保健作用

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疾病、使用抗生素、喂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出现菌群紊乱。菌群紊乱既可以引起感染等急性疾病,又与一些慢性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等有关,对儿童的健康可能产生长远影响。

在理论上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钙、铁和各种维生素等吸收作用,对儿童有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根据情况可以使用,但目前的确切证据有限,其实际效果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观察。

其他知识

儿童个体差异性:由于个体出生后,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情况不同,影响发育的因素不同,肠道菌群紊乱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因此不同病人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的效果可能出现差异。麻麻在具体选择使用时,详情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与抗生素合用问题:益生菌药物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胃肠道外使用抗生素影响较小。布拉氏酵母菌、酪酸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最后,目前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要告诉麻麻的是,此类药物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应该结合宝贝的具体情况,了解是否已经或有可能存在菌群紊乱,是否有使用的指征等,避免在家滥用益生菌制剂。

【法律申明】:作者已签约第三方维权平台,有专业律师打理版权,任何抄袭我平台文章的,我们将追究您的法律责任,本文原创,任何转载务必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