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国社区管理模式下的儿童哮喘控制: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案》在线刊登于《英国医学期刊(BMJ)》在线子刊BMJ OPEN,并被作为中国佳稿推荐。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8月24日电 (陈静 夏琳)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儿童时期排名第一的慢性疾病。但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哮喘儿童并未获得有效干预及管理。
记者24日获悉,在儿科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探索儿童常见病分级诊疗及慢病基层管理方式,使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得到大逆转——社区哮喘儿童完全控制率达76%,部分控制率22%。这样的成效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方面24日披露,该院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国社区管理模式下的儿童哮喘控制: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案》在线刊登于全球著名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期刊(BMJ)》在线子刊BMJ OPEN,并被作为中国佳稿推荐。儿中心院长江忠仪表示,这表明中国在分级诊疗、慢病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获得国际认可。
据介绍,从专业角度来看,哮喘病发病率虽高,但治疗并非医学难题,关键在于提供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即,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2016年2月和10月,儿中心牵手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卫计委,共同组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简称:儿联体),包括成员单位55家,覆盖上海东部地区3/4以上的地域。2016年儿联体儿童哮喘社区管理行动正式启动。首批陆家嘴、联洋等14家社区卫服务中心先后开设出全专联合儿童哮喘门诊。
据了解,迄今,儿联体儿童哮喘社区管理已建立起以儿童哮喘管理为核心的儿童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新体系,将儿童哮喘的诊治下沉到社区,并进行长期管理。专科医生下沉社区;培训社区医护人员;改造基层场地、增配设备,开发医患互动APP增互动等都成为有效的推进举措。
数据显示,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儿中心呼吸科医生下社区喘哮门诊2459人次,社区医生独立开展的哮喘门诊2869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开展雾化治疗3279人次。社区哮喘儿童总体控制水平大幅提升,同时,相对于在三甲医院就诊,民众医疗费用下降了26%,就诊时间缩短了1.4小时。这样的分级诊疗及慢病管理模式不仅造福了上海哮喘儿童,儿中心副院长赵列宾透露,在儿中心援疆工作中,喀什二院也引入这一模式,开设了当地首个儿童常见呼吸疾病规范化管理门诊。
儿中心方面当日表示,哮喘管理入社区,带动了社区的儿科发展。儿中心更从规范诊治标准、培训基层医护等多方面打出了高效“组合拳”。据透露,儿中心启动编写《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基层临床诊治规范》,同时筹备成立“儿联体基层儿科临床能力培训和评估中心”,建立二级医院儿科规范化门诊及儿童早期发育示范基地。该院今年还开设了儿联体基层医护人员高级研修班,设计引入加拿大儿科全科培训模式,综合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培训。赵列宾表示,该院计划在5年内培养百名掌握儿童常见病治疗的社区医生。除了哮喘管理入社区,未来社区提供的儿科医疗服务内容将进一步扩展,包括消化道疾病、儿童保健等。
据悉,2017年,儿联体内6家原来不设儿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儿科门诊,上半年平均门诊量为144人次;儿联体内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儿科的服务量平均增长26.34%,占浦东整个社区儿科服务量的60%。其中金杨社区卫生中心2016年与2017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儿科门诊量增长464.38%。而作为三甲医院,儿中心的数据则显示,相比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普内科门急诊量下降12%;作为儿科高峰期的6、7月,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9%、14.2%。门诊病人平均等候时间大幅缩短。
儿中心方面指出,一方面,借助儿联体建设,医院培养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将儿童常见病下沉社区;另一方面,在分组诊疗的有效实施下,儿中心聚焦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及研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应具备的真正作用正在发挥。在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儿中心以CMI:1.23领军上海医疗机构。CMI即收治疾病的疑难危重指数,指数越高,收治疾病的疑难危重度越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