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篇微信文章
《我妈是如何从一场咳嗽变成“肺癌晚期”的……》
在朋友圈被热转。
作者记录了母亲
从开始咳嗽到查出肺癌的经历,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引以为戒。
2018年2月11日
咳嗽吐黄痰,用掉200抽的纸巾
2月11日,我妈的咳嗽一阵凶过一阵。每一次发作,都以一口黄痰结束。4个小时的时间,她用掉一盒200抽的纸巾。
“你必须去医院!”趁着医院还没放假,马上去。
爱人表示,这种解释不会触动老人。“你要说,感冒会死人的,咳嗽也会死人的,她这样咳嗽,会传染给孩子传染给全家。必要的时候,应该强势。”
2018年2月12日
我开始恐吓亲妈
朋友圈开始狂转《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
我把此文转发给我妈,附上一句恐吓:花了几百万都没治好感冒,人也死了,一家人受累!你去医院看看吧!
此时,我妈已咳嗽半个月。
最初,她坚持说只是普通感冒:
“不发烧、不流鼻涕,去医院干嘛!我就是嗓子有点干痒。”
后来,我在深夜被我妈的咳嗽惊醒。隔着两道门,我能想象出她憋红脸、喘不上气的样子。
于是她找出家里剩的止咳药,自疗。
▶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你咳嗽太凶,别是肺炎。”
▶ “就是干咳,痰都没有。去干嘛?”
▶ “看过才放心呀。”
▶ “哦哦。”
我妈答应了,然后跑到家门口的一间民营诊所。
她给坐诊的全科医生描述了一通症状,量血压,测体温,没验血,没拍片。最后,拿回一盒止咳药、一盒化痰药。
“医生说没大问题,就是感冒。”我妈肯定地说。
我,一个做了14年医学科普,号称平趟上海北京广州四川三甲医院的文字工作者,真就信了,邪。
如今,我每天都在反思,事情演变到失控,自己应负所有责任。
2018年2月13日
街道医院人少呀
因为确实咳得睡不着觉,我妈终于同意就医。
出门前,我反复提醒我妈:
“我今天去A医院(三甲医院)采访。我先出发,你到医院挂个呼吸内科。然后给我打电话。
我一忙就容易没有时间概念。等到想起我妈时,已经中午。
▶ “妈,你到哪儿啦?”我电话之。
▶ “我在**(街道医院),医生说是肺炎,在挂水。”我妈答。
▶ “你为什么不来A医院?”我急了。
▶ “肺炎又不是大毛病。这里人不多,我一到就看上了。医生验了血,拍了片子。我药水快挂完了。”
▶ “我马上回家。到家细说。”唉,我叹一口气。
回家一看就诊资料:
▼
街道医院结合血液指标和胸片结果,诊断为肺炎,建议转院:“这我们治不了。”
之后我妈在社区医院输液到年初二,这天晚上,她似乎咳得没那么厉害了。
2018年2月17日
复诊后妈妈又开始咳
大年初二早7点半,我们去社区医院复查。我掏出我妈的病历本和5天前的检查报告,再从15天前老太太不舒服说起。
女医生打断我:“先去验血。看报告再说。”
8点半,验血报告出来了
▼
中性细胞比率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
其他都在参考范围内。
▶白细胞正常,就该是没炎症了吧?!
▶ “有好转,但没好透,还有点炎症。继续输液吧。”女医生面无表情说。
▶ “医生,是哪个指标不正常呀?”
▶ “输液输几天啦?”女医生转而问其他。
▶ “输了4天,阿奇霉素。今天再输,就是第5天。”
▶ “这个药还能接着用。再输两天。初四有内科门诊,到时再来复查。”女医生在电脑上啪啪按了几下。一张医嘱开好了。
整个就诊过程中,她没有翻开过我妈的病历本。
走出医院,我又拍下验血报告,网上付费咨询医生。我想闹明白究竟是哪个指标,让街道作出“没好透、继续输液”的医嘱。还是说,因为我反复说老太太咳嗽,所以医生认为得继续输液?
医生回复是:血常规正常。咳嗽可能是气道反应性增强,属过敏反应。用药两周后,要复查CT。
晚上,我妈又开始咳嗽。
2018年2月19日
去三甲,你必须去三甲
我叮嘱我妈:A医院今天开门诊,去挂个呼吸内科号。“你的咳嗽没有改观,这不对劲。”我妈点头。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复查结果如何?
“A医院人太多。有130多个人在排队。我又回街道医院。马上轮到我了……”
又过了一会儿,我妈说:“医生没做检查,感染,换了一个抗生素,继续输液。”
“妈,你马上去A医院!如果你嫌人多,那就去B医院(也是三甲)。不管多少人,都去排队。怎么可以不检查就输液!如果你好了,不用输。如果你没好,输了也未必有用。”
老太太默了片刻,答:“我吃了午饭过去。”
晚上五六点,我问:“检查怎么样?”
“到A医院看急诊,做了CT。医生说,可以用街道医院的药,回街道输液。还要我初七去呼吸内科复查。”
2018年2月22日
医生压低嗓门:可能是CANCER(癌)
今天,我们去A医院复诊,医生看着自家出的CT报告,声调异常:
“这个报告不太好。右肺有占位、伴阻塞性炎症,有胸腔积液。之前医生没叫你们住院吗?”
然后,她不说话了。而是在纸上写着:CANCER。
▶ “你们考虑一下,住院吗?”医生问。
▶ “住。今天能住进来吗?”我答。
▶ “最近病房很满。你这情况,一旦有床,病房就会通知你们。要注意电话。”医生写好住院单,拍照片,微信给同事。
▶ “医生说什么?我为什么要住院?”一直沉默的我妈突然问。
▶ “CT显示肺部有个东西,要住院排查。”我脑子没转过弯,直白地解释。
出了诊室,我坐在候诊区,开始动用工作关系:求A医院熟人帮忙安排床位,求影像科专家帮忙看CT报告。
影像科回复:CT的结果,肿瘤和炎症都可以。如果临床有感染证据,先考虑感染,并抗感染。
2018年2月24日
为啥不做增强CT
一入院,一连串检查等着。
最初两天,我妈会唠叨,应该把检查都安排在一天,早点查出来,没事就早点回家。
排队多了,我妈看看乌泱泱的人群,摇摇头,叹叹气,“要检查这么多吗?没毛病也吓死了。”
随后,医生来床旁,做胸部插管、抽胸水。
我被要求回避。
病床的帘子合上了。我走出房间,靠在门廊上。隐隐能听到老太太一声接一声地抽气。
我妈一贯能忍。轻伤不哼唧。疼坏了吧。
我深呼吸深呼吸。大概半小时。医生招呼我进去,说抽了500多。顾忌到身体状况,明天继续。
▶ “哎哟喂,哪能那么多水?都在我肺里?它们是怎么进去的?”我妈惊讶地看着大半袋浑浊的黄水。
▶ “下雨落进去的?”我得调侃,得活跃气氛。
▶第二天早上,又抽出400多。我妈继续惊叹:“还有!是不是我喝水太多?”
▶ “你身体里有脏东西。免疫系统要和它对抗,把坏东西都赶出去!打仗多累呀,免疫系统出了很多汗,就留在里面了。”我洋洋洒洒胡说八道。
▶ 我妈白我一眼。我夸她:“精力不错,继续保持。”
2018年2月26日
自我洗脑:不见病理不死心
排到我妈做气管镜活检,
同病房的阿姨们轮流
以身说法,各种支招
▼
要多带纸巾,会吐;头发扎起来,我当时都喷到头发上了;你要推轮椅去,别不信,做完就知道多难受了……
等候活检时,实习医生拿着一本白色册子,走进检查室。
那个白本我见过。我爸当年由PET-CT确诊晚期食道癌。当时,医生递给我的,就是这么一本。
做完检查,管床医生对我说:“是恶性肿瘤,肺部、胸膜、多处淋巴结有转移。”
“哦,是这样。”我咬紧后槽牙。
▶ “原计划要做肺部活检。现在要加一个淋巴结……像她这样的情况,属于晚期,没有手术机会。”
▶ “那,她还能……”我试图问,还有哪些治疗选择。但我绷不住了。我管不住自己抽搐的喉头和酸胀的眼睛。
▶ “你也别太难受。病理出来,可以做基因突变,如果对上,能靶向治疗。”医生安慰我。
最终,活检结果显示:肺癌晚期,盖棺定论,没有奇迹。
我很埋怨自己。
我征得母亲同意,尽可能客观记录并发布其诊疗细节。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以我为戒。
所谓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生活规律、没有高危因素
——都不是“我不会生癌”的理由,也不是“没什么大事,不用去医院”的借口。
人在疾病面前,不存在绝缘的侥幸。
此外,逸夫医院的医生也提醒大家:
普通人没有必要过于恐慌
但是这位母亲的经历
也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
这些教训一定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