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和Abramson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初步临床试验中,一种新型癌症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前景。该个性化疫苗由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制成,这些细胞在实验室中暴露于患者肿瘤细胞的内含物,之后注射入患者体内,促使其产生广泛的免疫应答。
该项试验以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其中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在接种疫苗的患者中,有近一半出现了抗肿瘤T细胞应答的迹象。出现应答的患者往往比未出现应答的患者的存活时间更长,且没有肿瘤进展。一位晚期患者在完成了为期两年的疫苗接种后,实现了5年无病生存,无需进一步治疗。该研究成果于今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助理教授Janos L. Tanyi博士,他如是说道:“此类疫苗用于患者时安全性良好,且可以引发广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我们认为该项发现还需要在更大型的临床试验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迄今为止,开发的大多数癌症疫苗的作用机制均是识别和攻击某类癌症患者中癌症细胞共有的特定已知分子,如细胞表面受体等。而洛桑-宾夕法尼亚团队的目标则更为高远,即为每一位患者定制个性化疫苗。此类疫苗使用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由于此类细胞具有独特的突变特性,因此会产生独特的免疫系统表现。此外,该疫苗也是一种全肿瘤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不止针对一个肿瘤相关性靶点,可针对多达上百个甚至上千个靶点。
“我们的设想是产生一种广泛靶向肿瘤的免疫应答,攻击各种标志物,包括一些只能在特定肿瘤上发现的标志物。”Tanyi说。
该疫苗利用T细胞对肿瘤的自然免疫过程,但同时又加强这种过程以帮助攻克肿瘤的强大防御机制。Tanyi及其同事在为每一位患者制造个性化疫苗时,会先筛选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寻找合适的前体细胞,然后在实验室中将筛选出的细胞培养成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对于产生有效的T细胞免疫应答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树突状细胞摄取感染性病原体、肿瘤细胞或其他机体认定的异体细胞,并将入侵细胞的碎片重新递送至T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其他成分,从而引发特定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将树突状细胞暴露于特制的患者肿瘤提取物中,用干扰素γ激活细胞,并将其注射入患者的淋巴结,以激发T细胞应答。
该研究小组共对25位受试者进行了检测,每一位受试者均每3周接种一剂暴露于肿瘤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一些受试者的接种持续时间多于6个月。在可进行评估的患者中,有一半表现出肿瘤物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T细胞数量大幅增加,表明受试者对疫苗的应答良好。
Tanyi说:“出现免疫应答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100%,而未出现免疫应答的患者的总生存率仅为25%。”
研究中有一位46岁的女性,卵巢癌四期患者,在完成了5次化疗后开始参加试验。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的预后极差,但她在接受了为期两年的共28剂个性化疫苗后,实现了五年无病生存。
此外,前景良好的研究结果还包括:对一些出现免疫应答的受试者进行的检测表明,疫苗诱导性T细胞与肿瘤上的独特结构(“新表位”)具有高亲和性。原则上,这种T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强效的攻击性,且具有高度的肿瘤特异性,因此不会对健康细胞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肿瘤具有特殊的分子防御机制,能够实现免疫抑制或免疫逃逸,这也是迄今为止临床试验中癌症疫苗和免疫疗法存在多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因此,Tanyi及其同事希望将来能够将疫苗与其他抑制肿瘤抗免疫防御机制的药物相结合以提高疫苗的有效性。
本文由盛诺一家原创编译,其他任何公众号或网站转载必须在文首注明:来源于盛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