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调,这就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本身的病变,例如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时,心脏有一部分肌肉坏死,不能收缩,此时心脏就失去了“供血”的功能
李太太是一名52岁的家庭主妇,6个月前突然感觉非常疲倦,甚至连做日常家务都觉得累。当时她以为只是太忙碌而疲倦,多休息就没事了,所以也不予理会。可是情况并不如她想像,疲倦的情况日益严重,每次做完家务后就气喘如牛,甚至会呕吐。她去普通诊所就医,医生说是气喘而已,打针吃药就可以改善。
虽然服药后稍微舒服,但一到晚上症状就会重现,双脚开始水肿。之后家人带她去做身体检查,包括肺部扫描。医生看过报告之后,只说是脚水肿需要入院,但没有说明是什么病。住院3天后,李太太获准出院,但她连站起来都需要家人扶着。回家后也没有食欲,不断咳嗽、更无法做家务,一切起居都依赖家人,令她好沮丧。
后来丈夫再带她去看心脏专科,确诊是心脏衰竭。经过治疗后,她的身体虽然已经好多了,但需要长期吃药,医生说无法完全治愈。
心脏衰竭是指心脏肌肉随着年龄逐渐衰竭,导致心脏功能无法正常操作,泵出足够血液量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虽然说这是一种心脏老化的疾病,但不意味着是老人病,反之任何年龄层都可能会发生。
心脏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因为人们对这疾病仍缺乏认知,不懂如何管理它。其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及脚踝肿胀等,情况因人而异,但这些症状却经常被误以为是老化症状或体能变弱,而没有联想到心脏健康出了问题。因此,了解及认识这些症状非常重要,能够让人警惕与预防,减少住院风险及提高生存机率。
相比之下,亚洲及东南亚地区的心脏衰竭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更早,往往伴随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如高血压、肥胖及糖尿病。调查结果显示,罹患稳定性心脏衰竭的亚洲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欧洲国家至少提早10年。
心脏衰竭的原因包括肺部疾病、心脏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烟酒)及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贫血、肾病、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困难症、甲状腺疾病、药物副作用,风湿性发烧性疾病等所引发。
需要重复入院治疗
它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不明显,当中心胸闷痛是最常见症状,因为这是心脏的感官反应,但有的人则会感到背痛。遗憾的是,至今它还是一种无药可治愈,也无法逆转的疾病,一旦发生后就需要重复入院接受治疗。
治疗心脏衰竭患者时,我们注重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器官功能与生活品质,避免让患者入院及减低死亡率。
欣慰的是,治疗心脏衰竭技术从1940年代开始不断改进,目前有多种疗法可以诊断出心脏衰竭及控制病情。目前的标准疗法包括ACE-I/ARBs、BBs、MRA,但效果还是欠佳。
不过,依赖药物控制并非上策,改变生活习惯最重要。20年前,医生会告诉病人放慢节奏,尽量少动,但现在医生是鼓励病人多动,不动的话情况会更糟糕,每周运动三次,每次20分钟,如快走、听取医生建议做适合的运动。
心脏衰竭8大征兆
呼吸急速:心脏衰竭可致肺积水,令患者在做日常活动时感觉呼吸短促、咳嗽。
心跳加速:心跳有时会加速,以填补因心脏降低供给血液到身体各器官的状况。
食欲不振:因肠道积水影响胃口,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或进食后感觉不舒服。
躺下呼吸短促:躺下后会感觉呼吸短促,需要以坐躺方式或增加枕头才能舒服入睡。
体重大增:严重的心脏衰竭因可能因身体积水而体重上升,甚至一周内暴增超过2公斤。
脚踝、腿部及腹部肿胀:身体积水会使到腿部、脚踝及腹部肿胀,令人觉得衣服或鞋子好像变窄了。
频尿:当输送至肾脏的血液量减少后,会导致排尿次数减少。相反,若服用利尿剂,则可能会更频繁地排尿,以排除身体中多余的积水。
疲累:心脏衰竭意味着血液含氧度不够,但由于肌肉和细胞需要氧气来消耗能量,所以心脏衰竭的人特别容易感到疲倦。
5名住院者,1人有心脏衰竭!
很多人并不知道心脏衰竭比某些癌症更容易致命,尤其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高盛行率,更可能会引发心脏衰竭。研究显示,心脏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质比其他慢性疾病更糟糕,妨碍患者简单的日常活动能够与社交。数据显示,高达76%患者在确诊后,日常活动都会出现问题。
我们常误以为心脏衰竭只会影响老人,事实上亚洲的平均发病年龄非常年轻化,欧洲人平均病发年龄是75岁,亚洲人则是54岁,相差了20年,临床状况更糟糕。
70%病人不遵从医嘱
心脏衰竭也是国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我国所有紧急入院病例的6至10%。5名住院者有1名是心脏衰竭,因此提高民众心脏衰竭的醒觉意识及管理方法是当务之急。
其实,不但是我国而已,东南亚地区的心脏衰竭人数比世界各国都来得高,估计全球有900万心脏衰竭病人,当中40%都是来自东南亚国家。
我们相信这是与饮食、基因及其他多元化因素有关,当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心血管疾病及高死亡率。加上60至70%的病人都不遵从医嘱,往往摄取的药物剂量只是医生所嘱咐的一半分量,无法控制病情,所以住院死亡率当中,每4至5人当中,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
虽然说心脏衰竭的症状与身体老化相似,但老并不是一个疏忽的理由,很多病人是拖延很久才求医。一旦证实为心脏衰竭后,病人每天至少服用4至5种药物,而且是吃一辈子,这也是其中一个病人无法服从医嘱的原因。
预防心脏衰竭分很多个阶层,最基本的就是定期做检查,不要因为工作需要才做检查,或者40岁以后每年之后做一次健康检查,尤其是家庭成员有心脏衰竭的人,加上多元化因素,更要谨慎看待。所以除了留意身体状况之外,吸烟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
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城市的家庭诊所,医生一般都有检查心脏的仪器,但外围的诊所则有些难度,因为心脏衰竭都是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如呼吸困难。无论如何,如今卫生部的指南是当发现病人有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等心脏衰竭症状,医生都可建议病人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再找出病发原因而对症下药。
心脏衰竭不光是靠药控制,更重要是调整生活方式,若有必要建议病人找心脏衰竭专科护士会谈,如何改变生活习惯,毕竟医生太忙,无法详加解释,护士则可以给予更清楚的资讯与帮助。
自己动手做监测,学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空白期”内患者除手按时服用药物外,应当自己动手进行自我心律、心率的监测,当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现在很多家庭中自己备有血压计(电子或普通)、听诊器等简单医疗器具,这为患者术后自我检测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其实学会通过自我摸脉(搭脉)方式自行监测了解心搏情况更为方便实用。其方法是可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或右手也可)摸(搭)右手腕扪及桡动脉跳动情况。通过了解脉搏跳动即可了解到:脉搏每分钟跳动次数、两次跳动间隔是否相等,有无清若变化以及脱跳情况发生。如果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准备一台家用心电检测仪,一旦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不适可以第一时间检测心电图异常发送给医生及时诊断病情。
为了今后方便查询、分析和比较,应自己动手把每天按一定检测时间测得到的数据认真作好记录。经过若干时间后进行比较分析,就能了解掌握您在“空白期”的恢复情况,同时也可以在定期来院复诊时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方便对您后续治疗上的指导。这样做下来您就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医生了。
知多一点:低盐是饮食守则
◆全球有2100万人患上心脏衰竭,3.8%患者需要入院治疗,单单欧洲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心脏衰竭入院,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心脏衰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层,但年纪越大,机率越高,最普遍病发及入院年龄是65岁以上,若是肺癌患者风险更高。
◆65岁以下的人风险率是1%,75至84岁风险则提高至7%,85岁以上则上升至15%。
◆心脏衰竭盛行率是每1000人有3至20人,但若以普遍65岁以上的发病年龄层来说,盛行率可以提高是每1000人就有100人有心脏衰竭问题。
◆入院治疗病人的一年死亡率是介于5至52%。国内6至10%的入院率都是心脏衰竭,当中25%都会在30天内再次入院。
◆中度运动对心脏衰竭的人是有帮助的,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如散步及游泳,需要咨询医生或医护人员意见。
◆饮食管理帮助控制病情,减少进食会导致血管阻塞的高脂食物。低盐是心脏衰竭的饮食守则,以免加剧身体积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