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在肝细胞慢性炎性和坏死基础上,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以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以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晚期失代偿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甚至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因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华支睾吸虫)、代谢紊乱如铜沉积引起肝窦状核变性,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少数病因不明的隐源性肝硬化。我国肝硬化患者最常见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约占80%,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胁痛”“黄疸”“肝积”“臌胀”病范畴。疾病初期诊为胁痛、黄疸、肝积,后期演变为腹胀病。
典型医案
患者关某某,女,47岁。
初诊:2003年9月。
主诉:上腹胀,嗳气,大便溏6年,加重2天。
患者于1997年,因呕吐鲜血1小时,送医住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行脾切除术,食管静脉断流术。术后6年来,反复上腹胀,嗳气,大便溏,间断服中药,未曾服抗乙肝病毒西药,病情尚稳定。
2天前食烤鸭后,出现上腹胀,嗳气加重,恶心欲呕,大便溏,黄色,日3次,伴心烦,口干苦,舌质稍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查体:面色晦暗,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平软,上腹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功能:ALT65.3U/L,AST50.7U/L,白蛋白30g/L,球蛋白36g/L,胆红素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HBVDNA3.7E+5。
中医诊断:肝积(气阴两虚、肝脉瘀阻,兼肝热犯胃)。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食管静脉断流术后。
治法:益气养阴,清肝和胃。
处方:橘红12g、竹茹12g、栀子12g、茵陈15g、太子参15g、北沙参20g、玉竹20g、白芍15g、乌贼骨15g、枳实15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嘱患者配合西洋参10g、石斛10g、大枣3枚炖瘦肉食疗,增强益气养阴安神之力。
二诊:2003年9月7日。
上腹胀、暖气及心烦稍好转,稍恶心,大便溏,日2次,口干,舌稍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
治法:健脾养阴,柔肝活血。
处方:北沙参20g、玉竹20g、淮山18g、仙鹤草30g、旱莲草15g、灵芝18g、蛇舌草20g、田七6g、丹参20g、甘草6g、橘红12g、竹茹12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03年9月15日。
上腹稍胀,暖气减,恶心止,大便溏,日2次,纳少,乏力,舌稍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
治法:健脾养阴,和胃解毒。
处方:太子参18g、北沙参18g、白术12g、云苓18g、甘草6g、淮山18g、大枣30g、麦芽30g、乌贼骨15g、浙贝10g、仙鹤草30g、蛇舌草20g。7剂,2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04年10月8日。
无明显不适,精神好转,大便日1次,成形,口干,舌稍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
治法:健脾养阴,柔肝软坚。
处方;北沙参20g、玉竹20g、女贞子18g、旱莲草15g、灵芝10g、蛇舌草20g、丹参20g、鳖甲20g(先煎)、甘草6g。
守上方为其本方加减太子参、茯苓、淮山、大枣,每2~3日1剂,先后服用1年。从1997年10月16日到2005年8月10日,8年期间,坚持辨证汤药,病情控制理想,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肝癌等并发症。随访12年至2015年5月8日复诊,诉肝区无不适,上腹无胀痛,饮食正常,精神好,面色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能从事非体力工作。复查肝功能:ALT39U/L,AST35U/L,白蛋白37gL,球蛋白32g/L,余项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500IU/L。上腹CT平扫+增强检查提示肝硬化,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未见曲张。
按语:本案疗程长,观察期长,纯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巩固。邱老从脾虚失运,肝阴不足,肝血瘀阻,日久成积病机入手,用太子参、北沙参、西洋参健脾补气,偏于清补,而少用黄芪温燥,以免化热伤阴或动血。因肝硬化多湿热毒邪深人,羁留肝经血分,灼伤肝阴,用白芍、石解、玉竹、女贞子、墨早莲柔养肝阴,少用熟地黄、首乌等滋腻之品,将健脾气和养肝阴并重。加郁金、丹参、三七活血化瘀;人整甲软坚散结,少用穿山甲以免走窜动血;兼湿热毒邪,则重用蛇舌草清热解毒;全方寓消于补,补而不燥,滋面不腻,清而不泻,消而不伐,讲求平和,力图缓治,处处顾护脾胃之气,不伤脾胃之气,于平淡中见真奇。
本文摘至《2017岭南内科大会进展》,由扁鹊谷整理发表,收集整理全国名医良方和健康小知识,帮助各位朋友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过上舒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