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彭虹,1995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先后在重庆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进修学习;重庆市消化内科专委会、肝病专委会委员,合川区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在消化、肝病、胆胰疾病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肝病的诊治。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几周前,45岁的何先生长期感到腹胀、发热,在合川区人民医院被确诊为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病症。消化内科医生对何先生病情进行详细分析,采取了24小时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即CRRT技术),清除血液内感染物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何先生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恢复良好。
这让原本担心病情风险的何先生不禁感叹:“现在的医疗技术发展得快,普及得也到位,给我们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与时俱进 规范化治疗促发展
近年,合川区人民院消化内科积极开展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引进CRRT技术,在减轻胰腺炎重症化,提高愈后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据今年统计,合川区重症胰腺炎病死率由往年的15%-20%下降到目前的5%以下。而这,只是该科开展消化疾病规范化治疗的其中之一。
作为合川区最早成立的消化专科病区,该科室承担着辖区内消化类疾病诊疗的开创和引领作用。在科室主任彭虹的带领下,率先在合川区开展幽门螺杆菌检监测,对合川区幽门螺杆菌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率先开展内镜下肿瘤、息肉切除,食管狭窄食管扩张术,食管癌支架置入术,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等。使区域内消化道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实现多年来的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创建并发展合川区“消化内科疾病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点开展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内镜下的微创和消化道疾病血管介入的规范化治疗,积极引进开展新技术。如氩气刀下的大息肉和腺瘤切除,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门脉高压的微创治疗(TIPS技术),明显抑制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避免了并发症等,填补了合川区空白,达到国内及市内先进水平,实现科室病人“基本无上转”。
“科室最初只有我一名医生,如今医生已有12人,其中有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中高级以上职称有10人。设备投入由100多万增加至1000多万,年门诊量由以往的1000余人逐步增长至目前的30000余人。” 带领科室一路走来,见证了科室整个发展历程的彭虹感触颇深,“从2007年成立之初至今,消化内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是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对科室加大投入和重点支持的成果。”
上下联动 95%消化内科疾病诊疗可不出区
“以前要跑到区县去看病,现在在镇上也可以看了!听说镇上的医院也有上级医院的医生来指导,在这里看病很放心!” 这是合川区太和镇徐阿姨的心声。徐阿姨长期患有慢性胃肠道问题,如今在太和中心卫生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这都是得益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对口帮扶,近年,太和中心卫生院对常见消化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明显提升。
彭虹介绍,合川区人民医院作为合川区医联体主体之一,对全区28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对口帮扶。就消化内科而言,定期派出消化内科医生到基层坐诊;成立内镜中心,承担区域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镜指导任务,为其培养操作人员。同时,负责主持区域内外学术会议及消化内科学术报告等。
科室同时依托重医附一院消化内科,大力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并请上级专家指导,促进全区消化内科水平发展。据统计,消化内科病人目前上转比例小于5%,比以往降低5%。这就意味着,合川区约95%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不用出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放心就诊。
2016年,消化内科成功申报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彭虹表示,科室将以此为契机,以辖区内更多消化疾病患者健康为出发点,坚持 “请进来,走出去”、坚持新技术开展,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这是科室的使命,也是医院的任务和目标。
早期为主 预防消化道疾病需“身心俱进”
由于环境、食品及生活方式等影响,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胰腺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危害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稍有忽视还有可能发展为癌症。故彭虹提到:消化道早癌的发现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及早发现并治疗患者可达到痊愈。
从2012到2016年,消化内科连续参与国家卫计委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据统计,至2016年合川区7000例病例中发现早癌数十例。而在今年的内镜诊断下,科室已发现4例微癌患者。由于诊断及时,患者均实现痊愈。“内镜检查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科室将完善并加强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实现区域内消化道早癌更有效的‘拦截’。”彭虹表示。
彭虹也提醒患者,适当体检、健康体检,患者要有患病意识,早诊早治。他提到,80%的消化道疾病来自于饮食习惯,戒烟酒,少吃含亚硝酸盐、霉变、熏制品等食物,不暴饮暴食可预防此类疾病。另外,预防消化道疾病还需“身心俱进”。因消化道疾病涉及身心整体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控制好日常情绪也尤为重要。(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