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患者是肺结核,吃了异烟肼后,一个月后转氨酶有点偏高,两个月后,转氨酶升了好几倍,其他都正常。后来医生建议用美能,吃了一个月很快就下降。这是一个由于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例子。那么,什么是药物性肝病呢,要怎么预防和治疗?
药物性肝病,大家都很熟悉是药物引起的肝脏疾病,也就是药物经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是由药物引起的有特征性病理组织学改变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1.中毒性 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此种损伤预先估计到,通常与所应用药物剂量直接相关,给药后很快发病,当再次引用同一药物时临床表现相似。
2.过敏反应 是机体对药物或者其中间代谢产物的免疫反应所致。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肝脏特异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经巨噬细胞加工后激活杀伤性T细胞或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损伤肝细胞。这种肝病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
3.过敏性肝损伤机制 主要是药物代谢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与肝细胞蛋白共价结合,激活没成熟的B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识别药物修饰蛋白膜,免疫球蛋白破坏肝细胞或产生抗药物修饰蛋白的抗体,这种抗体可损伤肝细胞。如:双醋酚汀引起狼疮样肝炎。
4代谢异常 由于对药物代谢异常,使肝毒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这是一种毒性肝损伤。
5药源性胆汁淤积机制 有些药物通过干扰胆汁合成或分泌中的某一步骤引起胆汁淤积而造成肝脏损害。如药源性黄疸。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
急性药物性肝病常有肝坏死、肝细胞变性、肝细胞脂肪变、磷脂贮积、炎症反应、胆汁淤滞伴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易变为慢性甚至发展到肝硬化;慢性药物性肝病的主要病变有肝慢性活动性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和慢性胆汁瘀滞。
我们怎样去判断药物性肝病
症状常有发热、恶寒、荨麻疹样或麻疹样皮疹、瘙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严重者类似急性肝坏死,发生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肝外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骨髓损伤、肾损伤、胃肠道溃疡、胰腺炎等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
急性药物性肝病有以下类型:肝炎型,脂肪肝型,单纯胆汁淤积型,胆汁淤积伴炎症型,混合型。
慢性药物性肝病有以下类型:慢性肝炎型,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型,肝硬化型,肝磷脂沉积病,肿瘤型,肝血管病变。
药物性肝病要如何去治疗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无特殊性,治疗的前提是确诊,通过早期正确的诊断而阻止慢性肝损伤。
1.停用治病药物: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属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就是交叉毒性反应)。服药不能饮酒。
2.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 服药六个小时内可以通过洗胃、导泻(硫酸镁)、活性炭等清除胃肠残留的药物。还可以采用血液透析等等。
3.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可以补充血浆、白蛋白,也可以给予口服新霉素和乳果糖等。
4 药物治疗:
还原性谷光氨肽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激活体内SH酶等,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以调节细胞膜的代谢过程。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多种外源性、内源性有毒物质结合生成减毒物质。
多烯磷脂酰胆碱 当患肝脏疾病时,肝脏的代谢活力受到严重损伤。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供高剂量、容易吸收利用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它们主要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另外,可分泌入胆汁。因此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下列生理功能 :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 ;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 ;促进肝组织再生 ;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稳定胆汁。
腺苷蛋氨酸 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它作为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牛磺酸、谷胱甘肽和辅酶A等)的前体(转硫基作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
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治疗主要是基于通过亲水性的、有细胞保护作用和无细胞毒性的熊去氧胆酸来相对地替代亲脂性、去污剂样的毒性胆汁酸,以及促进肝细胞的分泌作用和免疫调节来完成的。
复方甘草酸苷 甘草甜素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一般与血中特异的蛋白质——皮质激素运载蛋白形成可逆的非共价键复合物,使激素免受破坏,并可调节血中游离甾体的浓度,从而调控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的有效浓度。
前列腺素E 本类药物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能加强胃粘膜的防卫能力,但其抗溃疡作用主要基于抑制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