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进入腊月,人们的“饭局”就开始增多。同事聚,朋友聚,同学聚,亲人聚,生意伙伴聚。越是临近过年,聚会越多越频繁,吃饭的地方拿号排队都不行了,还必须要提前预约。
“饭局”多的人,喝酒自然少不了。所以,每年春节前后,酒精性肝病患者发病明显增多。在我国,近7年间,因大量长期饮烈性白酒造成酒精中毒的患者上升28.5倍,死亡人数上升30.6倍。
大家都知道,适量饮酒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并没有损害,少量饮用某些酒,如葡萄酒,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用高度数的酒,就会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得了酒精性肝病须戒酒
50岁的王先生,有饮酒史二十多年,三年前,他被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去年春节期间,因为应酬较多,王先生持续大量饮酒,结果出现腹水、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躁狂等症状。住院后,经过镇静、保肝、利尿等一系列对症治疗,王先生的病情有所缓解,但他肝脏损害的程度明显加重。以后,王先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据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徐有青博士介绍,王先生应该首先把酒戒掉,只有戒酒才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要注意适当休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肝、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在饮食方面宜进食高蛋白、高糖、低脂肪、低盐饮食,适当补充植物蛋白,豆制品、瘦肉类(鸡肉、牛羊肉)、牛奶类,米、面等谷物类,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可以服多烯磷脂酰胆碱类药物,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也可以服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性谷光甘肽等药物改善肝脏功能。
王先生应该坚持一至两个月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出现腹胀、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长期酗酒易发生肝损害
徐有青主任说,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过度饮酒,造成的肝细胞中脂肪淤积、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可能引起肝癌的发生,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类消耗量日益增多,我国酒精性肝病在所有肝病中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发生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饮酒的量、病人的营养状态、遗传和代谢特征有关。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与酗酒的剂量及时间长短存在线性关系。虽然不是所有饮酒者都发生明显的肝损害,但长期酗酒极易发生肝脏的损害,女性酗酒的危害性更大。
中华肝病学会在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中指出:一般饮酒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天大于40克;女性:每天大于20克;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每天大于80克)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及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者。乙醇量换算公式为:克=饮酒量(毫升)×酒精含量(度数)×0.8(乙醇比重)。
起初往往没有症状
酒精性肝病是一个慢性损伤的过程,有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不同阶段的肝脏损害。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还会有肥胖、肝脏肿大等体征。
酒精性肝炎往往是由于短期内大量饮酒引起,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尿色发黄、乏力、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化验检查可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转氨酶升高、转肽酶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也可无症状,中后期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乏力、发热、尿色深、齿龈出血等症状。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双下肢浮肿、上消化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血清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另外,酒精性肝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酒造成的肝脏损伤,并不具有传染性,家人、朋友及同事不必担心被传染。
醒酒保肝有方法
徐有青主任介绍,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戒酒,或者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如果有应酬实在不好推脱,要避免空腹饮酒,可以在饮酒前适量喝些牛奶、酸奶等,这样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的吸收。切忌采用酒后催吐的方法,防止误吸至肺内,以及胃、食道黏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
另外,有些验方对于预防酒精性肝病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尝试。
- 大蒜麦芽糖:大蒜1瓣,麦芽糖50克。大蒜剥去皮,将水煮过的大蒜磨成泥状,将麦芽糖以热水溶化,或以微波炉加热,再加入大蒜泥,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一日1次,每次1小匙。该方补脾胃、行滞气,分解酒精,降低胆固醇,改善肝功能。
- 解醒保肝汤:枳棋子20克,山楂20克,泽泻20克,豬苓20克,鸡内金10克,神曲15克,柴胡10克,山栀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砂仁10克,郁金15克,甘草5克,一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本文所列方剂,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文/朱丽丽
源自/大众健康微信公众号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