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国高血压地图出炉,福建“打败”两湖进入第二梯队

作者:福建卫生报 2018-03-29阅读:5310次

过去,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北高南低”的特点,尽管该分布规律还未完全消失,但已发生改变。

近日,美国《循环》杂志刊登了中国高血压情况最新调查结果。这项调查由国家心血管中心高润霖院士牵头,历时4年(2012~2015年),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岁以上人群,抽取人数超过45万例。

最新版中国高血压地图出炉,福建“打败”两湖进入第二梯队

图:生命时报

在这份“中国高血压地图”上可以发现,南方部分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已明显提高。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目前有三个梯队,其中北京(35.9%)、天津(34.5%)、上海(29.1%)高血压患病率位列全国前三,辽宁、云南、广东、黑龙江紧随其后,属于第一梯队;而原本高血压患病率并算不高的福建则进入了第二梯队,患病人数不断增多。

近年福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什么增加?

和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该如何提前防控?

本报特邀:

郭延松,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林金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饮食习惯变化是一大诱因】

“我省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加,可能与现在南北方饮食差异缩小有很大关系。”郭延松分析。医学界认为高血压患病率“北高南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北方人盐吃得更多,不利于控制血压。可如今人员流动大,不少北方人移民到南方,在新组建的家庭中,他们延续这北方高盐的饮食习惯,对本地人的饮食习惯慢慢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连锁餐馆的兴起让北方的麻辣、油腻、高盐的菜肴逐渐在福建唱起了主角,取代了清淡的闽菜。随着民众在外就餐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福建人也开始变得无辣不欢。

这次高血压地图发布后,还有一个变化引发了关注,那就是湖南省从过去高血压的高发区变成了全国最低。近年来,湖南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改善湖南人喜辣多盐的饮食习惯,大力提倡清淡饮食,这与福建民众在饮食习惯的改变上恰恰相反。

按照福建湿热的气候和地域特点,福建人摄入麻辣、油腻的食物,并不能像北方人那样顺利地通过身体代谢掉。加上福建沿海一带民众喜欢食用含盐量很高的腌制食品,福州人喜食甜食和油炸食物,这些饮食上的禁忌综合起来,使得越来越多的福建人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高血压的队伍。”郭延松说。

【压力增大让“后备军”增多】

从门诊就诊患者的年龄结构来看,林金秀则发现这些年看高血压的年轻人增加了不少。

导致高血压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饮食习惯的改变外,林金秀认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人感觉压力增大时,交感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心率增快,血管所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高,长期如此就会出现高血压。

好在年轻人的高血压多为早期状态,如果能够注意自我调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多运动,注意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可以避免药物干预。

林金秀提醒,早期高血压有时并没有症状,有时即使有轻微症状,也容易被患者忽视。比如疲劳、头晕、心慌、晚上睡不着等看似不起眼的症状,都可能是早期征兆。

因此,林金秀建议每个家庭都应配备一台电子血压计,并且中青年人要养成定期测血压的习惯,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以尽早发现潜在的高血压问题。

【不妨学学邻国日本】

尽管同是亚洲国家,我们的邻国日本则在慢病的防控上做出了表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日本人的心脏、血压健康程度也均超越中美。

有趣的是,日本人并不爱运动,普遍没有健身习惯。根据医学期刊《柳叶刀》调查“全球最不爱运动的国家”,日本排到第11名。答案很简单,比运动更重要的,是独特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人非常推崇食用新鲜的食物,家庭主妇们喜欢多买一些鱼、蔬菜和水果等,高热量的加工食品则买的比较少,因此他们的食物较为清淡且低热量。”郭延松说。

举个例子,日本人也喜吃油炸食品,比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天妇罗”。但是日本油炸之道,讲究的是面衣薄到不能再薄,表面不能溢油,用一张面巾纸去吸,纸上不能留一丝油痕。

“相比之下,福建人早餐喜食的油炸食物海蛎饼,则相当吸油,可能一块海蛎饼中的含油量就有1-2两。如此高热量的食物,按照很多人每天现有运动量,根本无法完全代谢掉多余的脂肪,所以类似的高油脂食物只能少吃为妙。”郭延松说。

不仅如此,日式饮食偏爱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就连咸菜或者酱汁之类的都会分成很多分,这样会让人在吃饭时有一种吃了很多的感觉。日本还十分崇尚“吃饭八分饱”,在吃到八分饱时,则会停止进食。

对于控制食量的摄入,郭延松也表示认同。“从今天开始,每餐饭少打一勺,饭前喝点汤,增加饱腹感,久而久之会养成吃的比较少的习惯,这对于防控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帮助。”

【编后语】

近日,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由于从传统到更“西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已使我国心血管病剧增。其中,高血压、肥胖/超重、体力活动下降、吸烟率居高不下和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居民高胆固醇、肥胖和2型糖尿病比例也大幅升高。

世卫组织曾总结过一个公式: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不难发现,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会长、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齐指出:“2016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明确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血管疾病和40%的肿瘤!”

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症、禁忌症等,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被任何人所利用的“治疗”方法。今后,医生们要更多的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编辑: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