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血压监测:你得交待患者这些事儿

作者:高血压知识百科 2017-07-29阅读:5602次

高血压作为一种高发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调查发现:在我国,高血压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三高三低」现象 [1]。因此,高血压是一个需要长期控制管理的疾病。

以往门诊血压测量是评估高血压的主要手段,现在,国外权威指南越来越强调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重要性 [2],家庭血压监测已经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来说,做好家庭血压监测的意义深远。

家庭血压监测是指人们在家中进行定期的血压测量,通常由患者自己或在家人帮助下完成。很多人认为家中的血压计是为患者准备的。

实际上,我们不光要监测已患高血压的家庭成员,而是要对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进行定期测量。这样做扩大了血压监测的人群范围,是及早发现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这才是家庭血压监测的真正含义。

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

为什么说家庭血压监测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呢?经过长期研究,家庭血压监测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提高知晓率,早发现早治疗。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指出,我国约有 3亿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 42.6%。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一方面由于高血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常常感觉不到这个沉默无形的杀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人群没有定期测量血压。而在家中进行血压监测方便省事,能够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患者尽早进行治疗。

提高准确性,正确诊断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可以得到更多的血压测量值,因而测量值更接近真实血压值。根据欧洲指南对家庭血压测量水平的高血压定义,收缩压大于等于 135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85 m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有了更准确的测量,诊断高血压就会有更可靠的把握。

家庭血压监测可能产生更好的预后。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3](以下简称「指南」)提到「与诊室血压比较, HBPM与高血压诱导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左室肥厚(LVH)。

在一般人群、初级保健人群和高血压患者中,最近几项前瞻性研究的 Meta分析显示 HBPM对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优于诊室血压」。由中国医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4](以下简称「共识」)中说道「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在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可以看出,家庭血压监测对患者来说有更好的治疗结局。

家庭血压检测的方法

既然家庭血压监测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血压检测呢?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在家中,血压测量通常是由患者本人或家属来完成的,因此更简单易用的电子血压计应作为首选,而且根据多个对比研究显示,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并无差异甚至更准确 [5]。在电子血压计中,推荐使用临床研究证据较多的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其次,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法。关于这一点,「共识」给出如下建议: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 2~3次,间隔 1分钟。对于初诊患者,治疗早期或经治疗血压尚未达标或不稳定的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 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可每周测量 1天。

最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每次测量之后立即将结果准确无误地记在标准的记录本上。家庭血压测量的正确取值是剔除第一天监测的数据后,其他数值的平均值。这是最终诊断是否患有高血压的依据,因此应该正确保存。

我国的家庭血压监测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庭血压计持有率和使用率仍然很低,高血压知识普及仍有待加强。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当是家庭血压监测的参与者,除了高血压管理者的积极推动,作为心内科医生,我们应该推动执行者按照正确的指导去做好家庭血压监测,守护人群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2011, 3(5):42-93.

[2]Parati G,Stergiou GS,Asmar R,et al.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t home:a summary report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J].J Hypertens,2008,26:1505-1526.

[3]Mancia G. The 2013 ESH/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Esc Congress News, 2013, 2013 amsterdam(3):135-232.

[4]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9):69-72.

[5]项桂芳,林巧红,贾群,等.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的对比分析 [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