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对此类药物的优缺点你了解吗?
利尿类降压药分类及用量:
药理机制
利尿类降压的确切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用药初期,利尿药可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长期给药后心输出量逐渐恢复至给药前水平,而降压作用仍然能维持,此时细胞外液容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若维持有效的降压作用,血浆容量通常比治疗前减少约5%,伴有血浆肾素水平的持续升高,说明体内的钠离子持续减少。
利尿类长期使用可降低血管阻力,但该作用并非直接作用,因为利尿药在体外对血管平滑肌无作用。利尿药的降底血管阻力最可能的机制是持续降低体内钠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也容量。
五大不良反应1、低钾血症
大剂量利尿药造成的严重低血钾可致心脏骤停,尤其是在同时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洋地黄或心肌激惹性增加的情况下。防止低钾血症发生的方法为:
尽量使用小剂量且作用时间较短的利尿药物,如氢氯噻嗪,限钠补钾食物摄入,钠的摄入每天在100mmol(相当于5.8 g氯化钠)以下,无肾功能障碍或没有同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情况下,可同时应用保钾利尿药物。
2、高尿酸血症
约1/3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伴有高尿酸血症,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药物可使另外1/3的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利尿后由于血容量降低,细胞外液浓缩,使肾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另外,利尿药和尿酸经有机酸分泌途径排出时相互竞争,长期用药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甚至可导致急性痛风的发作。
3、高血糖和糖耐量降低
由于使用大剂量的利尿药物,可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糖耐量,使血糖水平升高,诱发糖尿病。这可能与抑制了胰岛素或肝的磷酸二酯酶的分泌有关,因此使环磷酸腺苷(cAMP)中介的糖原分解作用加强。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4、高胆固醇血症
噻嗪类利尿药可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加5%一15% ,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同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低血钾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其真正机制不明。
5、保钾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此类药物通常与噻嗪类利尿药联合应用,保钾利尿药有高血钾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安体舒通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乳房疼痛、女性月经不规则或闭经后出血及多毛症等。而近期的临床观察试验表明,新型保钾利尿药物阿米洛利上述性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临床上不能或不宜将利尿药作为首选抗高血压药的情况1、缺血性心脏病
2、心力衰竭【收缩和(或)舒张性功能障碍】
3、痛风
4、慢性肾脏疾病(非糖尿病性)
5、脑血管病
6、外周血管性疾病和(或)勃起功能障碍
7、呼吸功能障碍
8、某些种族
9、代谢综合征
10、肥胖
11、老龄和(或)直立性低血压
12、认知功能减退和(或)痴呆
13、青年人
14、妊娠
利尿类降压药作为最常见的5种降压药之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患者情况,注意识别其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做到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
[2] 杨宝峰. <药理学>第七版,P241
[3],黄体钢 利尿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限度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8月第6卷第4期
订阅我们掌握更多行业动态!“赛柏蓝”是医药行业最大的新媒体平台,拥有百万微信关注人群。如果您对行业相关题材也有心得/见解,欢迎撰稿,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商务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