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血管硬化病变而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
临床上分为隐匿性(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5种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患病比例2:1,其中心肌梗塞、猝死是急性危重病症,常引发猝死事件。
导致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高血脂。血管粥样硬化来自于血脂,血脂通过日积月累堆积于冠状动脉中,产生不溶性沉淀,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与堵塞,引发冠心病。
二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血液粘稠度高,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多种物质作用下,形成血栓,或被机化而沉积于血管壁。
三是损伤反应学说。由于高血压与血管走行角度影响,产生咀流动力学的湍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损伤,使血脂、血小板黏附聚集而形成粥样硬化。
因此,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脂,也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有关,其次是高血压。另外,还与糖尿病、肥胖、吸烟、体力活动过少、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冠心病的2大信号如下:
1、心绞痛: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持续3~5分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发作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
2、心肌梗塞: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阻断,造成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续的胸骨后绞痛、压榨痛或憋闷感;患者常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有濒死感;伴有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冠心病的饮食原则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的四大危险因素。这四大危险因素中前三项均与膳食有关,冠心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一样,大多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引发,因此,改善膳食结构是防治冠心病的基本措施。那么,冠心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呢?
1、均衡饮食。
不要暴饮暴食,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及高纤维饮食为主,少量饮酒或不饮酒,特别要注意不饮烈性酒。
2、多吃能降三高的食物
部分药食两用的食物在降三高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如荞麦、桑叶、枸杞、菊花、槐米、决明子等。荞麦是众所周知的降三高粮食,桑叶能降血糖和胆固醇,槐米能降血压和血脂,决明子能降血脂和血压,枸杞子能降血脂和血糖,菊花能降血压。这些食物之所以有降三高的作用,是因为它们含有这几类药用成分,分别是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蒽醌类、三萜类。单纯吃食物毕竟见效慢,想要更好的发挥这些药用成分的作用,可以吃这些食物的发酵品,如荞麦桑叶复合菌,经益生菌发酵萃取后能大大的提高药用成分的含量及药效,通常能提高4-18倍。
3、加强膳食中纤维的含量
由于有些水溶性纤维素和木质素能与胆固醇结合,能使胆固醇从粪便的排出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汁盐结合,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至关重要。而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是绿色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