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旦患上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后,最好尽量躺在床上、或呆在家中休息不动,卧床、坐轮椅都需要别人的照顾,但其实在临床上发现,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后,只要术后一、两周不活动,肌肉很快就会萎缩,无法行走、站立、丧失自我行动的能力,最后变成了慢性失能。
医生表示,尤其是心脏不好的病人,本身心脏存在运动耐力和输送氧气的能力变弱,如不活动则会导致这种耗损加速,运动反而能增加周边组织对养分和氧气的运动。“心脏不好的病人,越需要加强运动锻炼。”
但运动也并非盲目进行,医生表示,心血管患者运动一定要掌握五个原则,此外即使是卧床或坐着的心血管病人也可以参与运动,运动的方式比如躺在床上,可以把脚抬高活动、每天重复几次,可增加血液的循环,若是坐姿,则可以做静态训练,之后逐步进行到站立或原地小跑步的训练。
心血管患者运动,有5个原则要掌握
1、切忌憋气
有心血管疾病的年老患者可以从事低强度,拉长时间的运动,但是要注意在运动的过程中不要憋气,因为过度的憋气会导致血压上升,血管一下放大一下收缩,极易诱发脑中风或心绞痛的发生。
2、最好进行有氧运动
只要不超过自己的体力范围,心血管病人最好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步、平地快走、游泳、打太极或走坡度较缓的斜坡,都适合心血管病人锻炼,但是像仰卧起坐、伏地挺身、器械锻炼等无氧运动,锻炼过程中会有憋气的过程,所以不建议。
3、拉长暖身时间
一般对于健康状况正常的人,会意见暖身运动保持在5-10分钟,但心血管病人则需更长的时间,起码在15-20分钟,冬天时间更长。医生建议先把下肢活动开,促进血液循环,之后在活动上肢、手部肌肉、同时避开伤口,动作幅度也不应过大。
4、若有不适,逐渐放慢动作才休息
心血管病人若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头晕、冒冷汗、心悸、胸闷、胸痛、喘不过气等不适症状,就该马上休息。但注意不能马上静止动作,应该会逐渐放慢,不会喘了再休息,否则心脏可能更不舒服。
5、下午4~6时运动
有研究显示,早上7点至11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最适宜锻炼的温度是4℃-30℃,因此,下午4点的温度比较适宜,这个时候,身体各种机体已经舒展开来、精力体力,心肺功能也相对较好。
运动过程中,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
心血管病患者在运动时,最怕出现心绞痛的状况,尤其是有过心绞痛病史的心血管病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救心丸等药物,一旦发作,停止运动后,原地休息,最好平躺,立即拿出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等放在舌下含服,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吸氧。
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再次舌下含服药物1次,然后紧急呼叫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