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情、体能状况及爱好,选择一项或几项合适的运动方式。对心脏功能有益的运动有多种,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做体操、跳舞、打乒乓球、打太极拳、上下楼梯等。这些运动主要为动用全身大肌群的、有节奏的有氧运动,以锻炼耐力为主,可以改善心脏、肺功能及糖、脂肪代谢。
运动强度:因为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程度差别很大。所以适合的运动强度也大有不同,与健康人相比差别更加明显。患者在开始运动前,一定要经过心脏康复专科医生的检查评定,以了解心脏病严重程度,是否可以在院外进行运动以及适合个人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没有服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在运动中脉搏比运动前增加15—20次/分:停止运动后5分钟左右,脉搏可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这样的运动强度比较合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体能改善,对运动的适应性增加,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此外,患者在活动中感到有些发热、劳累,但停止活动后不久,疲劳应该减轻或消失,自我感觉轻松舒适,并且不影响当天饮食和睡眠。
“八大”注意事项
1.运动要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同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活动后应通过整理活动充分放松,避免运动突然开始或突然停止。 3.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4.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5.不要进行爆发性或过于剧烈的运动,尤其是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比赛或运动。
6.饭前、饭后不要立即运动。阴天、闷热或寒冷天气时,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浴,应休息20多分钟后进行温水淋浴。
7.体育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因此不要自行变更心脏病药物的使用剂量或方法。
8.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有益于心脏病康复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饮食清淡、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等。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规律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