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发明了体外循环手术以来,先天性心脏病这种昔日的不治之症就有了根治的希望。绝大多数患儿经手术治疗后获得了新生,过上了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但在心脏上动刀子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手术的高风险性、高费用、创伤对患儿的打击、术后遗留的手术疤痕等因素,常使许多父母犹豫再三。家长们常常在就诊时问我,缺损的心脏能自己能长好吗?
(网络图,仅供参考)
作为一个心胸外科医生,有义务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咨询,以利于他们对继续观察还是手术治疗做出选择。
心脏最常见的缺损和未愈合的异常通道有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三种疾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一半以上,这三种疾病都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有的孩子出生后听诊有心脏杂音,经心脏彩超确诊有心脏缺损,但在过了几个月或数年之后再次复查,心脏杂音已经消失,心脏彩超检查,原有的心脏缺损已找不到,不再有分流的血液,即证实已经愈合。
但这种自行愈合的比例并不高,绝大部分的心脏缺损患儿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网络图,仅供参考)
那么,哪些患儿有可能自愈、哪些患儿自愈的可能性不大呢?这与下面的几个因素有关:
1.缺损的大小
这点很容易理解,大的缺损要自己长合较困难。心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6毫米的,约80%可以自行愈合;缺损直径大于8毫米的,仅9%可以自行愈合,而90%以上需手术治疗。在室间隔缺损中。
我们大致将缺损直径为5毫米以下的视为小室缺,5-10毫米为中等大小室缺。
自愈的多半是中、小型室缺,缺损直径达10毫米以上的大室缺不但难以自行愈合,等待过久还可能导致心脏的其他变化甚至失去手术时机,因此要按医生的嘱托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网络图,仅供参考)
2.缺损的部位
这主要是对心室间隔缺损而言。
依据室缺的所在部位,我们常将室缺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缺损三种。肌部室缺很少见,膜周部室缺最多,自行愈合者多半是膜周部室缺。
国内在1999年有过一组报告,用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对3315例膜周部室缺进行长期观察,愈合率约17.1%。而219例肺动脉瓣下室缺(漏斗部室缺的一种),无一例自行愈合。日本有人观察395例肺动脉瓣下室缺,也无一自愈。
3.肺动脉压力
出现肺动脉高压者难以愈合。但出现肺动脉高压者缺损多半较大,到底是肺动脉压力过高还是缺损直径太大影响了缺损的愈合,目前暂没有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资料。
(网络图,仅供参考)
房缺、室缺自行愈合以婴儿期(1岁以内)最多,约占愈合者总数的40%—50%。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合率逐步降低。而动脉导管未闭的孩子在出生三个月以后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已极小。
总的来说,先天性心脏缺损和异常通道自行愈合的比例较低。如室间隔缺损的自然愈合率大约占总数的7—10%,因此大多数先心病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家长应听从医生指导,不要盲目等待其自然愈合而耽误治疗。
(编辑Anne)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唯嘉儿科刘平波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