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作为血糖控制的治疗手段之一,是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但口服降糖药无效者的首选药物。有效的胰岛素治疗包括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注射装置的正确选用,此外,规范的注射技术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公众往往容易忽视注射技术对血糖的影响,因而在自行注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诸如盲目捏皮或完全忽略捏皮等,这些都影响了胰岛素的正常发挥,最终导致血糖控制不佳。那么在注射胰岛素时是否需要捏皮呢?
注射捏皮不可盲目
胰岛素注射是否需要捏皮,这取决于注射针头的长短以及患者皮下脂肪的厚薄,因为胰岛素必须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如此方可发挥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而捏皮注射的意义正在于此。提起皮肤可使该部位的皮下组织深度变浅,使针头更易进入皮下脂肪层,从而降低肌肉注射的风险,提升注射安全性。
在选择注射针头长度时,应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一般而言,注射针头长度越长,发生肌肉注射的风险就越大,理论上推荐使用小于8mm的针头进行皮下注射。对于成人而言,4mm、5mm和6mm针头适用于所有成人患者(包括肥胖人群),尤其是4mm和5mm针头在注射时通常无需捏起皮肤,可直接垂直进针,但在四肢或脂肪较少的腹部注射时,为防止肌注风险,即使是4mm针头,最好也进行捏皮注射。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不推荐使用长度大于6mm的针头,一般常用的是长度为4mm或5mm的针头,大多数儿童使用4mm针头时可不捏皮,直接垂直进针注射,但体瘦或四肢注射的患者,可能仍需捏皮注射。
另外,为确保针头进入皮下理想部位,在选择注射部位时还应留意皮下脂肪层厚度,体型偏瘦者应选择较短针头(4mm和5mm),并在注射时适当捏起皮肤,而体胖者则应选择略长针头,或使用较短针头不捏皮直接垂直注射。
捏皮注射的正确手法和步骤
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提起皮肤形成皮褶,针头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进针,之后缓慢推注胰岛素,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至少停留10秒钟再拔出,然后缓慢释放捏起的皮肤,拔针后一般不对针眼进行按压处理,因长时间按压可能会抑制胰岛素皮下吸收和扩散,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文/许珊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