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扣上这顶帽子,将很难再摘下来。以前的自由自在、胡吃海塞将不复存在。所以,在确诊的那一刻,很多人往往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抗拒或怀疑。
初得糖尿病,从开始的不相信到接受这一实事并努力改变,一般会经历三个心理历程:
1.应激期—否认与抗拒
突然得了一个终身性疾病,我们最常见的反应是对疾病进行否认、抗拒,无法进入患者角色。反复就医找医生,并且怀疑可能是误诊了,甚至不断寻求另类疗法如中医中药、按摩针灸,期待奇迹能够出现。
一般来说,否认期会持续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几年。这种心理更多地出现在I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身上,尤其是处蜜月期的患者。“不可能得这个病”,“上天对我真不公平”,这种情绪是患者潜意识里对疾病的抵制。
2.妥协期—消沉与自卑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比例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此外,糖尿病治疗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使生活的“自由度”明显下降,加上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恐惧和额外的经济负担,患者难免会出现悲观的情绪。
当在自我照护上遭遇困难时会感到焦虑、无助与失控, “我没有办法!不管我多么努力,我的血糖总是居高不下”。
大多数时候,糖尿病患者其实知道该做什么,只是缺乏信心,这时家属要多给予安慰和鼓励。
3.接受期—努力改变
逐渐接受疾病,开始进入患者角色,想要治好糖尿病,此时,患者开始积极寻求治疗办法,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成长。
常会强迫自己做以前没有好好遵守的事项来做补救,会提出问题与找出更多的资料,“我一点都不了解这件事” “你说的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应该做些什么?”。
面条升糖快?教你三招,放心吃面
胰岛素注射针头,别再这样使用了!
梅姨:“我每天注射5次胰岛素,1型糖尿病对我来说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