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作者: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2017-09-27阅读:2737次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救救孩子。

来源丨蕨经

浙江五年级开始上中医课,称为了传播科学精神。其中的《饮食有节》,上来标题就是《明明得了糖尿病》。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明明只有11岁,得了糖尿病,是因为不节食。呵呵,明明啊明明,你得的明明是胰岛素绝对分泌量不足的1型糖尿病,结果他们说你是2型,偏说你是吃出来的。只能为这片土地哭泣,还有为那些明明是因先天因素患病、却要为这样的课程在道德上蒙羞的小患者哭泣——你们不但得了自己无法控制的病,还可能在班里被耻笑和侮辱。

糖尿病有分型,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那么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分型的?分享两张我个人非常喜欢(不仅简明扼要而且视觉美观)的说明图如下。

2型糖尿病

健康人体细胞中,胰岛素与体细胞受体结合,打开了令血糖得以进入体细胞的通道,于是血糖在体细胞内转化为能量。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通道对血糖关闭,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图: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顺便在这里带一句。常有人问:听说2型糖尿病都是胖子得的病,那为什么我身边却有些人明明不胖也是糖尿病呢?这是因为胖、瘦糖尿病患者身上都存在胰岛素量“不足”的倾向,但成因不同。正常人能够分泌的胰岛素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有一定富余。

但在较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常常没大问题,却因为“胰岛素抵抗”(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导致“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在较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时存在胰岛素本身分泌不足的问题。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图:不同2型糖尿病人群中,胰岛素分泌量与需要量的关系

一言以蔽之:2型糖尿病的本质病因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逆转,需要终生接受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

如前所述,健康人体细胞中,胰岛素与体细胞受体结合,打开了令血糖得以进入体细胞的通道,于是血糖在体细胞内转化为能量。而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没有胰岛素可用于打开通道,血糖在血液中累积,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图: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一言以蔽之:1型糖尿病的本质病因是“胰岛素绝对不足”,在目前医学条件下,不得不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

以上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解释说明,目的是再次指出关键要点:1型糖尿病的根本机制与2型糖尿病不同。

2型糖尿病又称“生活习惯病”,也就是一种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等等)密切相关的疾病。虽然它的背后同样存在遗传等较难介入控制的因素,但是如果平素长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可获相当显著的降低。

而相形之下的1型糖尿病,则更有一种听天由命、无能为力的“宿命感”:一种尚未完全明确的机制,使自体免疫自毁胰岛细胞导致发病。能通过自身努力去避免发病吗?可能性极其之小,甚至可以说,在目前的医疗发展水平下并不存在。

接下来,来看在糖尿病领域被称之为最权威机构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数据:

1 美国2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人数大约有193000人,约占这一年龄人群的0.24%;作为对比,2015年美国总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大概占到了9.4%,两者之间的流行水平差距高达将近40倍。换言之,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是20岁以下年龄层难得一见的疾病。

2 2011年到2012年间,美国20岁以下糖尿病新诊断患者为1型17900人、2型5300人。换言之2型糖尿病仅占23%,而77%都是1型糖尿病。也因为这样,正如ADA在网站上提及的,1型糖尿病的旧称是“青少年糖尿病”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把数据和事实罗列至此,一切已经非常明白:青少年人群本来就极难得糖尿病,即便得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比例也压倒性地高,超过了四分之三。基于此,再回过头去看即将摆在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课桌上的中医课本,因为无节制地吃喝最终得了糖尿病这一点,连在基本科学或者说逻辑层面上都根本站不住脚啊!

诚然,教材中提到的那位叫明明的孩子,才11岁就已经长到了1.70米高,体重已经高达90多公斤,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简单算出,BMI已经落在了极端不健康的区域,而如此不健康的BMI本身的确是引发糖尿病的一大风险因素。

然而你怎么可以忽视20岁以下年轻人群中,1型糖尿病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属于绝对大头这一事实?尤其明明还只有11岁(年龄越小1型糖尿病的占比还要更高)?

当然了,明明得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当你在教科书里连1型还是2型糖尿病这一关键信息都不披露的时候,明明得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难道不是远远高于2型?那么,如果明明实际上是1型的话,无论他身体胖瘦与否,甚至吃得健康与否、吃得多还是少,该发病的时候就会发病,几乎无可避免、无能为力。

作为一本给浙江省不计其数的小学生们使用的教材,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无法厘清,连基本科学和逻辑都不讲,如此教材已经不能用可笑滑稽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对孩子们的残害。我个人感觉,这种思维方式层面上的残害,甚至比吃坏了肚子、偶尔吃了农药残余超标的果子还要有害得多。

其实不是不能猜到教材编辑为什么会用明明得了糖尿病作为案例——借助明明得了糖尿病这件事情来扎眼球、制造噱头、引发足够的恐惧感,似乎这样健康膳食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呵呵,大错特错,不能再错。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1 未来校园里的攻击与歧视

因为不区分重要的分型,不考虑背后的比例,对于班上不幸得了糖尿病的同学们的攻击可能难以避免:“哈哈你看×××,就是因为胡吃海喝、没有节制才会得糖尿病!”殊不知如此受到攻击和歧视的糖尿病小朋友,大多数是自己都完全无法掌控命运的无辜受害者。

2 从下就被灌输与科学背道而驰的极端化思维

“少吃点、否则得糖尿病!”这样的话将来可能在课堂里出现,学生们纷纷以更加极端的案例、更加夸张的剧情来标榜自己对于科学的深厚理解,哪怕实际上概率非常之低。一本科学观基本正确的医学教材,至少应该根据年龄层以及相应的风险来对于胡吃海喝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

譬如这样说:“小朋友们不要以为自己还小就可以随便吃喝。如果饮食不健康、没有控制的话,会很容易导致肥胖。而今天的肥胖,到了你们长大成人之后,可能会进一步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会很影响生活品质,甚至可能会让你们寿命缩短哦!”

请问:作为一本教材,这样客观冷静、简明易懂地把实话和人话给说说清楚,有多难?或者至少你不要学习带节奏炒作的标题党那样炮制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题,有多难?

3 明明是1型糖尿病患者和家长,被误导以为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进食控制来逆转疾病,不再需要正规医疗和依赖胰岛素。

这是今年3月份的一则悲剧:16岁1型糖尿病患者的父母以为可以通过膳食调整以及中草药逆转1型糖尿病,从而不需要再依赖胰岛素,于是擅自停掉胰岛素,而导致16岁青少年酮症酸中毒死亡,真是荒谬到极点。

请问浙江省五年级中医教材编委:光是糖尿病这一页,你知道有几重罪?

一本写给处于人生最初阶段、三观都如白纸那样纯粹的五年级小学生的医学健康教材,却连最最基本的科学、逻辑和正确的讲解方式都做不到。

而新闻后续是这样的:

这个学期,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要开始学中医课。11日,钱报记者从省科学技术出版社获悉,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炉的首批10万册已在路上,不久将出现在课堂上。此前,还没有任何省份把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救救孩子!

完。